结肠息肉知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结肠息肉知多少

肖阳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   451100

摘要:随着现代人逐渐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成为了常见的现象,而这也是诸多疾病发生的诱因,结肠息肉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了结肠息肉的基本概念、发病机理与症状以及常用的检查、预防与治疗措施,为结肠息肉病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结肠息肉;治疗;症状;预防

结肠息肉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病变,病症的发生与患者本人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环境中结肠息肉产生的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空间丰富,人们在对食物的摄取方面已经超出了营养需求的范畴;对高脂肪、高蛋白的过多摄入,以及运动量的减少都加剧了结肠息肉的发病概率,极大的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1结肠息肉的概念常见类型

1.1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凡是从黏膜表面向外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实际的病变类型之前,都可以称之为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的出现在位置与数量上并不固定,可以随机出现在肠道的任意位置,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多个一起,大小从mm到cm级不等,不同的部位也有着不同的病理表现,同时部分类型具备着癌变的高度可能性,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2结肠息肉的类型

常见的结肠息肉,按照病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淋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幼年性息肉。

从笔者的临床统计来看,其中幼年性息肉的发病概率更高,占结肠息肉发病总量的40%,也是10岁以下儿童多发的病症;其他类型相对较少,同时大多数息肉也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图1不同类型息肉发病占比

(1)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是一种常见于10岁以下,以男童为主要发生人群的息肉类型。幼年性息肉表面较为光滑,同时外观呈现出圆形或者卵圆形,直径大小一般在1cm以下,发生部位多位于肛门周围,且存在蒂。大约有25%左右的幼年性息肉是多发性,组织学表现为腺体大小不规则,也存在有囊性扩张,或黏增生间质,同时存在较多的炎性细胞,使得其表面存在溃疡现象;要知道的是,幼年性息肉多非恶心,可自愈。

(2)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在医学上也被称之为化生性息肉,约占全部结肠息肉总量的7%,相对常见。增生性息肉的位置,多出于远侧大肠,直径通常不超过1cm,与幼年性息肉类同。其表面光滑,同时在外观上可见黏膜表面存在点滴状凸起,多发性较为常见,组织学上则表现为规则增大的腺体,可以形成锯齿形皱缩,同时也是一种非恶性的息肉类型。

(3)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也通常被人们称之为良性淋巴瘤。该息肉类型多发病于成年男性,尤其以4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居多,少量见于儿童;发病位置,多见于直肠,以单发为主,部分情况存在多发的概率;同时,淋巴性息肉大小相差较大,从mm到cm级不等,多数无蒂,表面光滑或者呈现出分叶状,癌变的可能性较低。

(4)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息肉类型,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患者存在长期的粘膜慢性炎症而引发的。该类型息肉直径较小,呈现出长而窄的情况,有蒂,或呈桥状,黏膜附着于两端,在组织学多表现为肉芽纤维性。

(5)腺瘤息肉

腺瘤性是一种较为常见,同时引起具有引起癌变的可能,而更为人们所熟知的结肠息肉类型。腺瘤性息肉通常直径小于1cm,表面呈现出光滑,或分叶状,形状多类似圆形,是一种恶性的息肉病变。

2结肠息肉的症状与诊断

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病于肠道组织的疾病,而不同的肠道位置也有着不同的症状表现,对患者而言,了解常见的结肠息肉的基本症状,从而为及时的就医治疗争取时间,是保护身体健康的关键。

2.1结肠息肉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结肠息肉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而明显的症状则往往意味着存在癌变的可能,需要慎重对待。从临床经验来看,主要的结肠息肉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存在便血现象。对结肠息肉的发病情况而言,便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以鲜红色为主,通常情况下疼痛不明显,大便中见血丝或黏液。

(2)存在便秘或便次增多的情况,甚至存在腹泻、腹痛,或者腹部肿胀不适的现象,同时时间上存在交替出现的可能。

从实际的生活常识中可以了解到,以上症状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可能将结肠息肉的便血现象与痔疮联系到一起,从而延误了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时机,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及时的诊断是发现结肠息肉的关键。

2.2结肠息肉的诊断

对结肠息肉的诊断而言,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是判断结肠息肉的主要诊断方式。一方面,患者在平时不适时应主动留意有无基本的病变特征,例如上述总结中提到的便血、便秘及腹泻等现象;除此之外,结肠镜检查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最普遍,也最行之有效的检查手段。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直观的肠道疾病检查手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请尽量每年坚持进行结肠镜检查健康体检。有数据表明,在医院进行结肠镜健康体检的患者中,约23%的患者存在息肉,同时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息肉发病率为40%,30岁以上发病率72%,也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发生率也越高。

结肠镜检查结合临床现象是诊断结肠息肉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人们在健康体检过程中逐渐习惯的检查手段之一。

3结肠息肉的危害与预防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在发病初期易造成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现象,同时便血与便秘等症状也会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此外,结肠息肉症状的加剧也会导致贫血或肠梗阻,更甚者形成癌变,为患者本身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组织结肠息肉病症危害的首要措施。

结肠息肉的预防可以从服用药物与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两方面出发:

(1)服用抗病变药物

服用阿司匹林是一种针对女性的有效预防结肠息肉的药物预防措施。

由于女性的基因特性可以有效减缓阿司匹林的分解速度,使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成为可能。该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病几率。此外,通过补钙以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也是一种可以普及的预防措施。目前的结肠息肉研究表明,钙的补充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增强抵抗结肠癌与结肠息肉的能力;坚持补钙的人群,其结肠息肉的发病机理比正常人群降低约20个百分点。钙的摄取,既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得到,也可以从日常钙含量较高的食物中获取。

(2)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肠息肉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现代人群的饮食不合理,存在过量饮酒、抽烟以及运动量减少等生活习惯;反之,饮食均衡合理,减少对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值得每个人效仿与坚持。

4结肠息肉的治疗。

结肠息肉是一种息肉类的疾病,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内镜处理后治愈,从治疗手段上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类型:注射疗法、微波治疗法、套扎疗法、高频电切、,激光治疗法、电凝法等;具体的疗法要根据结肠息肉的实际情况,比如单发或多发、恶变或癌变、高位息肉等情况而定。此外,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息肉病变,应积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及时的处理。

综上所述,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生在结肠黏膜表面的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广泛存在于成年男性群体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感受存在着严重的威胁。针对结肠息肉,人们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通过服用阿司匹林与补钙,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以预防,同时也应做好周期性的健康检查,以降低病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莉;潘晓莉;任宏宇;刘俊.单发与多发结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11):1244-1247.

2、陈敬,董蕾,王进海.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应当如何处理?.幸福家庭.2021,(02):85.

3、张海玲;马春涛;刘欣.3项指标在结肠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4):435-43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