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疼痛管理在创伤足踝外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多模式疼痛管理在创伤足踝外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曾运

绵阳市骨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模式疼痛管理应用于创伤足踝外科无痛病房中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无痛病房收治的足踝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各50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多模式疼痛管理,对比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足踝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后,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疼痛评分更低,预后满意度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足踝外科无痛病房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模式疼痛管理;创伤骨科;足踝骨折;疼痛评分;满意度

足踝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类型,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创伤性较大、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恢复期往往十分漫长[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疼痛是我国外科无痛病房治疗患者术后痛苦的主要原因。对此做好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和康复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分析了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科无痛病房中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无痛病房收治的足踝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考组骨折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9-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3±1.54)岁;研究组骨折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5±1.12)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足踝骨折诊断标准;自愿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患者的意识清晰,可以开展正常沟通交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了院内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高血压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视听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考组足踝骨折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指导等基础内容,研究组足踝骨折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健康教育:疼痛会加重足踝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可引发体征波动,不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因此患者在开展手术之前就应该接受全面的术前宣教,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流程,让患者能够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骨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疼痛的耐受力。

心理疏导:由于疼痛属于主观的感受,因此精神因素、心理因素也是疼痛影响的重要内容,患者可能会因为足踝骨折引发的剧烈疼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十分重要。医护人员需要理解同情患者的病情、积极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疑惑、帮助患者缓解烦闷。还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患者宣泄情绪,通过听音乐、做手工、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

用药护理:常用的非药物止痛措施有改变体位、冷敷、热敷、肢体按摩、深呼吸、调整注意力等。如足踝骨折患者疼痛难以忍受,可遵医嘱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最终结果通过对比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效率、疼痛评分和预后满意度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统计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1.00软件进行计算,p<0.05时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效率对比

表1可见,研究组足踝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后,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康复有效率(%)

参考组

50

28

12

10

80%

研究组

50

32

15

3

94%

X2

4.332

p

0.037

2.2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

表2可见,研究组足踝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疼痛VAS评分(分)

参考组

50

6.23±0.53

研究组

50

3.01±0.54

t

30.092

p

0.000

2.3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对比

表3可见,研究组足踝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后,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足踝骨折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满意度(%)

参考组

50

15

24

11

78%

研究组

50

25

23

2

96%

X2

7.162

p

0.007

3 讨论

疼痛不仅会让该组合患者感到十分恐惧、焦虑,还会引起患者机体的系统改变,尤其是内脏反应

[2],这是由于疼痛会造成神经活动出现异常,血液中的苯酚胺的含量会大大增高[3],具体表现为心跳过快、呼吸急促、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会引发恶心呕吐、冷汗和心跳骤停。同时疼痛会导致炎性因子水平和致痛介质的异常释放,足踝骨折手术本来就属于创伤侵入操作,疼痛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灶情况,引发缺氧缺血、水肿坏死等,不利于伤口愈合,还可能会引发血栓、肠梗阻、褥疮、肺不张等并发症,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病程。由此可见,做好足踝骨折患者的多模式疼痛管理十分重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足踝骨折患者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后,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疼痛评分更低,预后满意度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多模式疼痛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足踝外科无痛病房的效果十分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瑞. 多模式疼痛管理在创伤足踝外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 天津护理,2017,25(1):27-28.

[2] 运杰. 中药外敷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足踝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0,35(19):3116-3118.

[3] 张彪. 急诊足踝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分析[J]. 双足与保健,2019(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