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心理特点的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基于高中生心理特点的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

邵昂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3210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心极易受外界影响产生变化,而班主任的重要职能就是指导他们的思想与习惯,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这过程中不断进行心理教育,不但能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同时能够从一定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班主任管理

前言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高中生的身心、智力发展都比较完善,具备独立地思考与判断问题是非的能力,在思维和行为上也具备较高地独立性。不过,就目前的现实状况分析,由于高中生学校仍在普遍采用的全封闭教育管理模式下,这又将导致高中生们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政府怎样才能更加合理的指导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和习惯,将会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在剖析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后,就做好学生心灵引导方式、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完善的同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给出了做好高中生心理管理的具体对策,并力求给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一种借鉴。

1.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首先,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基本需要。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过大,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班主任合理引导,将会造成学生的心智不能正常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业与发挥,所以,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指导是出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次,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当前的素质教育政策要求高中班主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形成更有价值的人才。而高中学生心理活动对他们世界观的建立也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引导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

2.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2.1具有独立性

高中阶段,学生们无论在进行自身生活运动的方式,或是在看待事情与活动的态度上,都已经慢慢形成了自我独立的意识,从而形成了属于自我为主的活动空间。于是,高中生们在做问题的同时总是不希望被父母介入进来,因此他们也总会将自己的房门上锁,以免父母的介入。高中时代,学生们的智慧的发展就开始越来越全面,思维方式也开始逐渐的由"经验型"向着"理论型"的方面转变,但同时,学生的思维情感也逐渐显得越来越的丰富和稳定,而且还常常具有政治闭锁色彩。于是,学生们不愿意直接和父母、班主任等传达自己心中的看法,而总是将自己的看法掩藏表达了出来。

2.2具有不平衡性

在高中阶段,虽然高中生的生理逐步朝着更加成熟化的方面发展,但由于高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往往会存在着滞后于生理发展的情况,使得高中学生的人格与心理的成熟发展出现了不一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其身心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的特点。再加上,由于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往往不够理智、易出现强烈反应的情况,同时在处理关系的能力方面,高中生也会变得非常的薄弱,甚至有部分高中学生还存在着畏惧困难的懦弱心态,由于他们所具有的意志都比较软弱,易感情用事,在所遇到的困难之处,又常常接受不住困难所造成的挫败,发生了一回的挫折甚至是下一次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就会出现逃避的心理,导致学习效果直线下滑,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再不可以建立起坚强的信心[1]

2.3存在逆反心理

在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常常会发生,这也是个人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心理问题,这主要是青少年时期正是处在学生阶段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个人身心逐步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而在这样的一个阶段,高中学生心理特征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情况便是逆反心理的产生,这也是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高中生心智逐渐发育的时期,高中学生们往往开始逐渐否定以往所产生的权威思想,从而逐步进入了另一种极端,对待人生和学习发展中的事情,并且对于早已形成理论的事情,也会投以怀疑的眼光。

3.班主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时代的班主任,已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讲解者,另外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担当的多重角色:

3.1班主任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班主任,也是一位授业解惑的师者,所以将班主任专业化更需要把课程教好。这就需要班主任们应该把他们的德育活动与相关文化研究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3.2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班集体成员身心健康地发展,而达到这种目标的基础就是班主任本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班主任也需要有扎实的政治思想基础知识,并能对自身的心态加以调整。这样老师就可以更加有效的抓住了学生的内心,从而因势利导使得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3.3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传导者

班级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所以班主任要合理的运用家庭的资源,及时和父母沟通交流,以做到学生、家庭之间的共同参与和协调。

4.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4.1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辅导

当前,在高中课堂中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指导教学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高中生掌握一些自主心态调控方式。在对高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班主任必须重视高中学生的情感变化,将性格养成、心理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情感、思维联系在一起,同时注重挫折培养,由此来增强他们的心理能力。另外,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指导的时候,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个性,尽力营造一种平等、开放、平等、宽松的心理健康培养环境

[2]

4.2构建和谐的校园班级氛围

构建一种祥和、愉悦的学校校园文化,缤纷多彩的学校班级文化就是为中高中生创造一种身心健康、文明生长环境的需要。用各种文学样式来充实中高中生的课外生活,用和谐的学校班级文化使得每一位中高中生的心灵得以健全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父母和学生共同的愿望。通过学校班级文明共建,倡导积极、开放的校园,以抵御不良思潮的传播,同时提倡文明。如此一来,和谐、文明、健康多彩的学校班级文化环境,一定会促进学生心灵、性格上的健康生长。

4.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高中班主任根据需要成立了一个心理家庭教育微信群,向学生及家长们讲述了心理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并指导每位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并利用心理知识引导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加强与父母之间的联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合作,以完善家教环境:第一是指导家长应注重培育高中生的个性,要重视他们的自主成长意识;第二是指导家长适时改变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能对子女抱有太高的期待,以免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三是指导父母注意改善家庭氛围,帮助父母认识家庭氛围对子女教育与发展的意义,为他们提供优秀的家庭环境。温馨、富有关怀的家庭环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正面的作用[3]

4.4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基础,所以班主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上,中学班主任必须认真和高中学生做好心灵交流,聆听他们的心里话,切实掌握他们的内在思想状况与需要。其次,班主任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将心理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协助他们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时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的命运转折点。在这阶段,高中生的生理与心智都逐步成长,但心态却开始变得复杂。怎样更好地开展高中学生心态管理工作成了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为此,本章剖析了高中学生心态变化的一些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中学生身心教育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状况,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芳,罗帅.学习困难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启示[J].文教资料,2022(06):130-133.

[2]任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体会与反思[J].家长,2022(29):4-6.

[3]曹艳瑛.探究新高考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的教学[J].新课程,2022(3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