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9
/ 2

乡村振兴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对策研究

刘鹏

620523198603281395

摘要: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所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解决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从而逐步推进乡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给乡村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为了切实实现乡村振兴、提高乡村地区发展水平,则需要注重加速推进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乡村地区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从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所以,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过程当中便需要彻底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这样既可以推进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进程,同样也能够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之下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从而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有效推动乡村地区实现转型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对策

引言

近年来,开展打击非法处置、污水治理等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保护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当前的环保执法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着环境质量的提高,所以应当对问题加以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环保执法检查力度,推动环保事业的顺利进行。

1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农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必要性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井然有序地展开,不但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样也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确保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会对于大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从而最大化开发出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提高乡村地区发展水平与质量。所以,有必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切实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从而通过法律的角度有效实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并且对于其中有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科学性的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出现土地沙漠化、滥砍滥伐、河流污染、水土流失等方面问题,达到切实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效果。

2环境保护法律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环境执法工作的不懈努力,企业污染物排放正逐步回到正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监管体系的空白来进行污水排放。此外,地区之间环境保护水平的差异是阻碍环境保护的原因之一。各地区之间环境管理水平的差距,主要是基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同时还有部分地区经济基础条件不好,企业也需要加大生产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环保问题,执法人员往往在执法过程中对地方企业所产生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视而不见,从而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因此,健全地方环保执法体制是切实改善地方环保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之一,同时也是有效平衡地方各级政府环保力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2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环保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加大了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力度,来约束企业排放污染环境的废水及工业垃圾。通过上述政策可以有效改善目前某些地区的环境状况。但是,我国环保立法还面临若干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排放途径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转变,而环保立法却不能因为这种转变而改变,甚至地方立法中的差异也和所处时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适应,法律法规可以确保企业遵守环境法律,但却不能规范企业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环境的恶化。此外,法律规定的责任过于笼统和抽象,不允许环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责任人进行认定,这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环保的重点问题之一。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环境保护人员的权限不足,对企业的处罚普遍不一致,也导致环境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3环境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要使得环保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工作人员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环保能力薄弱,一些执法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素质较弱,不能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进行监督工作,这将大大降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环保执法人员还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迅速评估和处理情况,这影响了随后执法工作的效力。因此,提高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是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践策略

3.1强化农村生态保护立法完善

在乡村地区发展中,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是重中之重,而在此阶段则需要强化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所以需要适当性从法律的角度助力推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这样不但可以发挥法律的作用,同样也能推进社会法治化建设进程。在实际中,首要任务便是强化农村地区生态保护立法完善,充分根据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制定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相对较为分散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同样也能促进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完善。在实际当中,需要充分兼顾地区发展差异,适当性出台地方性法规,全面根据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从而通过法律的角度对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3.2严肃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执行

为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带领乡村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而在乡村地区展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阶段,最为关键性的一环便是确保相关法律体系能够在乡村地区得到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从执行层面给乡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以警示,使之能够牢记法律红线,切实促进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为了切实发挥出法律体系的作用与价值,需要充分注重维护法律的权威性、突出法律的公正性,从而使法律体系能够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分展现出作用,助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展开。

3.3增加执法力量,提升执法人员素质

环境执法机构的建立要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适时地补充环境执法人员的队伍,积极吸纳环境执法人员,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比例,加强基层环境保护,整合环境保护职能,弥补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消除环境治理的盲点,提升环保管理的总体水平,努力加强环境保护的能力。环境保护要想更快、更高效,人才素质是基础,能力水平是关键。因此,要对执法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法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生产流程、环境污染治理流程等相关培训,并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控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执法需要,从而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具有特殊作战能力的专门环保部队。

结语

在我国农村发展中,加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该项任务可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得到落实,保障乡村地区发展质量与水平。而在此过程当中则需要全方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在此基础之上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全方位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安喜芬.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21.

[2]李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1(10):27-30.

[3]梁兰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治机制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2):64-66.

[4]苏艳.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