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伴交往"为切入点,初探小班幼儿爱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以"同伴交往"为切入点,初探小班幼儿爱的教育

王向荣

山东省高密市机关幼儿园  山东高密  261500

摘要: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教学理念有很多种,特别是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在小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使其感受到温馨,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以陶行知关于“爱满天下”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对小班幼儿情感的处理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区域角的活动来进行幼儿的良好情感培养。

关键词:同伴交往;小班幼儿;爱的教育;

引言:3—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基本阶段,要想达到“爱满天下”,必须从“爱满幼儿园”做起。建立一个有爱的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都需要有“爱”。老师要用心关爱幼儿,给予幼儿平等、正确、持久的关爱,用“师爱”为幼儿的生长供给养分。生活、课程、游戏构成了一天中的活动,可以从这几个层面对孩幼儿进行“爱”的培养,将幼儿也培养成为具有“爱”的孩子。

一、小班幼儿爱的教育的现状

随着儿童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外界的人、事、物的变化特别的敏感,特别是对老师的情感变化更容易察觉。要让孩子们在遭遇困难时能够有勇气去面对,幼儿教师要做到耐心教育,在活动发生意外情况时不要随便发脾气,要让孩子有一个安定的、融洽的氛围。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不但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而且要将正面的情感传达到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1

(一)幼儿情绪释放有障碍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性,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偏低,其思维的表现也呈现出了直观形象的特点,因而不能用言语全面地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所以,在他们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情绪来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幼儿的情绪不能得到宣泄的表现。

(二)幼儿的情绪梳理容易受限
    由于现代家庭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孩子都处在“被宠爱”的状态,特别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多家长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子女言听计从,从而在幼儿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发火,或者砸东西,从而影响他们的绪控制。所以,孩子们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所以,一旦有什么不符合他们的意愿,他们就会失去自己控制情绪的意识。

以"同伴交往"为切入点,初探小班幼儿爱的教育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阶段是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情绪是从儿童时代产生的,而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办法挽回了。”在此年龄段的儿童,其认知体验不足,思维具体形象化,情绪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只有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心理特征,及时、有目的地、有意识地进行情绪教育,才能形成较为稳固、积极的情绪品质。

幼儿社交技能的形成与成年人的培养密切相关,但其形成的原因很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所形成的。成功的同伴交往可以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进而提升儿童的交际能力。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掌握有效交际技能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儿童掌握交际技巧和策略,使他们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友好和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感到一种安全与归属感,并能对孩子的情绪上起到支撑的作用。儿童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的根基,他们在一起的活动中也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行为表现,因而,同伴交往给儿童带来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伴关系还为儿童创造了许多机会,包括同伴交流、直接指导、协商和讨论,并经常让孩子们探讨各种对象的使用和问题。儿童的自我认识是在和同伴的对比中进行的。同伴的行为和活动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评估的参照,可以让他们在对比中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以"同伴交往"为切入点,初探小班幼儿爱的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团体游戏来提高儿童的社交技能

小班的大部分孩子还没有积极主动社交的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活动更加关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帮孩子找到好的伙伴。通过游戏方式,孩子们对同伴的选择产生随机性,可以拓展他们的社交圈子,让他们认识更多的同伴。其次,透过互动的游戏,让孩子注意到交朋友,主要是平行游戏,因为幼儿没有足够的重视同伴,老师可以透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之间增进关心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孩子们之间有没有可能出现交流矛盾,并协助他们对矛盾的成因进行剖析,提高他们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进行下一步的实践。如果儿童已经熟悉了目前的交际方式,那么老师应该加大难度,通过对其矛盾的观察和剖析,然后在认识上加以改进,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同伴关系。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到朋友的含义,让孩子们对同伴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使那些容易被同伴忽略的孩子和被排斥的孩子们得到注意和认识,感受到在幼儿园里有那么多的好伙伴,在这里相处愉快,慢慢地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运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意游戏强化儿童对社交活动的不同感受。尤其是在儿童与人相处时,要敢于说话,善于说话,消除羞怯、胆小的心态,克服任性、霸道的性格。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教师将教会孩子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让他们说出美好的话语和表达出友善的情感,有助于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流。通过轮流,交换,妥协,分享,谦让,助人,安抚等方法,使儿童学会友善的沟通方式。

2

例如,教师给幼儿播放关于朋友的故事视频,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然后教师表演《拉勾勾》,让幼儿想一想,怎么解决朋友之间出现的矛盾。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玩《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怎样才能结交好的朋友。

(二)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促进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加强孩子们的交际技能。到花园时,请值班的幼儿担任接待员,亲切地招呼同伴,相互问候;饭后散步时,让小朋友自行选择同伴牵着手等;让孩子们随意挑选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偏好来挑选自己的位置。改变座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同伴交流的空间。通过自主选择座椅,孩子们学习了与同伴协商、磨合、处理问题和交流的技巧。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交往的快乐,从而想要交往、敢交往、会交往。

例如,首先,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准备好动物玩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这个小动物玩偶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打招呼呢?”然后就是播放关于与朋友相处的视频,并提问“如果你和你的动物玩偶朋友产生了矛盾,或者它需要帮助你会怎么办呢?”给幼儿时间让他们进行实践,必要找个别小朋友来分享自己与动物玩偶的相处模式,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3

总结:综上所述,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技巧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工作。老师应通过爱的教育来进行培养。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同伴互动、师幼互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只要幼儿能在原来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就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傅钰琳.基于“爱满天下”思想进行小班幼儿情绪管理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1):59-60.

[2]张雅婷. 新入园小班幼儿交往行为的个案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1.DOI:10.27699/d.cnki.ghbmt.2021.000208.

[3]徐惠萍.践行行知路  以爱哺花卉[J].科普童话,2020(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