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浅析电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潘峰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凯里供电局  贵州省556099

摘要:在电力企业中,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小则停机,大则危及财产、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强化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引言:近些年来,电力行业的发展与成就有目共睹,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此种发展环境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则需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工作,通过进行设备安全管理。实现对经营和生产成本的合理控制。

1提高电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意义

1.1有助于加深对设备的理解并保证设备安全

增强电力企业设备的信息化程度,可以使工作人员准确了解企业的设备状况,有利于了解设备设备的进出、维护等情况,防止设备被损坏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确保设备的安全。此外,信息化系统还可提供移动终端,管理者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管理,还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状况,一旦出现故障,将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工管理的效率,为设备的维护提供了保障。

1.2规范设备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电力企业设备信息化平台各功能可以准确记录各设备的详细情况,推动设备管理标准化。数据中心电力企业有多种设备类型,运用人工管理模式,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加强信息化建设,能从整体上认识设备状况,减少人力消耗,降低管理成本。最终,信息化平台能使管理更细化,能准确地记录设备的位置信息,实现设备的精确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有利于设备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实现设备管理的智能化,节约人力、物力

信息时代,电力企业利用RFID技术,可以精确管理设备,实现设备的实时跟踪,充分体现了RFID系统的智能化。同时,该系统的报警功能能准确地告诉有关管理者设备的某一部分发生故障,从而便于维修,节省了管理人员检查故障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2用好三套“工具”

2.1用好安全风险评估“工具”

电力发电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通过推行安全风险评估可以统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标准和行为,有效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标准”等等问题。对此,企业应着手建立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手册或设备隐患排查手册,细化、具体化评估项及评估标准,并将其融入日常设备管理,为企业各级人员开展设备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制度标准。

同时,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内审,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外部评审,以深入“诊断”基层单位设备安全方面的问题,指导浅析电力企业备安全管做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按照体系化思想和风险控制的管理思路,针对各管理要素控制节点的管控重点要求,细化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了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标准,并最终形成了“本质安全型电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同时,通过对各管理要素管理过程痕迹的检查,检验各管理要素的管理过程是否按照规范的体系正常运行,各项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实现了综合分析和判断各管理要素的安全风险以及企业系统风险度的目的。

2.2用好可靠性管理“工具”

第一,规范、准确、完整的统计信息。发电设备可靠性指标是对输变电设备机组的可用程度、运行稳定性、机组健康水平、连续运行能力以及机组启动可靠度等进行的量化反映,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非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减低出力等指标直接反映机组的发电运行能力。因此,做好可靠性管理,企业必须确保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做好可靠性指标的有效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应用,因此企业要确保发电设备的可靠性渗透于生产的全过程。一是通过纵向对比分析法,对指标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幅度进行分析,以找出薄弱环节或有所改进的经验;二是通过类别比较法,找出对可靠性指标影响最大的集中停运种类,以确定管理工作改进的方向,优化计划检修。

2.3用好技术监控“工具”

第一,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企业应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形成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这三者之中,质量是核心;标准是技术监督的依据和尺度;计量是获得准确数据的手段。简而言之,企业要以严格、科学的标准、准确的计量和优良的产品制造、设备安装、检修和运行质量来保证发供电生产过程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第二,搭建技术管控平台。对于企业来说,一是应建立技术资料库,分专业、分设备建立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作业指导书、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等技术档案库,为各基建单位场站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建立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技术信息库,为技术改造、检修维护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引领,避免新技术应用的盲目性;三是建立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库,为解决问题、成果运用提供帮助;四是建立失败、落后、淘汰技术信息和事故案例库,信息共享,避免损失。

第三,严格技术监控管理。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日常管理、检修、技改等做好技术监控工作,对重大技术监控问题进行专项督办,实施闭环管理。每月开展技术监控技术分析,切实发挥技术监控体系作用。

3建好三个“体系

3.1加强保证体系建设

第一,优化生产系统人员结构。企业应全面梳理、分析生产系统人员基本情况,结合实际研究明确生产系统岗位定员标准,并对照定员标准,及时补充缺员,优化人员结构,对不能胜任的人员进行调岗。

第二,提高生产人员综合安全素质,贯彻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培训。例如,企业主要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现场和生产系统、主要设备结构、性能、保护及工作原理,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故规律的本领,同时要通过干中学、学中干,造就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第三,提高生产人员技术管理水平。设备安全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如特种设备监督、消防监督、生产运行监督等专业技术性很强。这就要求相应人员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这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正确解决疑难问题,才能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

3.2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监督人员持证上岗。企业应要求专职安监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或相应行业、地方要求的安全管理培训合格证。第二,建立专职安监人员规范化履责制度。企业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明确安监人员履责清单和权力清单,推进安全监督日常工作、例行工作标准化、表格化,形成工作任务清单,分专业建立安全监督检查重点事项清单并动态更新,做到责任到人。第三,完善安全监督手段。企业可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跑冒滴漏进行监控和实时报警。有条件的企业,还可考虑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对厂内设备实时研判,及时排除设备隐患,确保巡检安全稳定高效。

3.3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企业可成立以分管领导工程师为组长,生产、设备工程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由分管领导总工程师,设备、运行发电试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监督专业工程师,设备、运行发电试验等相关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专工组成的三级网络,确保技术监控人员配置到位、日常管理规范、体系运转正常。

结束语:电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是比较重要的,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对设备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提出用好三套“工具”、和建好三个“体系”的管理方法,确保电力企业可以保障更加良好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赵琳,张震宇,陈刚.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子世界,2021(23):19-20.DOI:

[2].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绿色智慧供应链管理导则(征求意见稿)[J].电力设备管理,2021(06):137-141.

[2]晋奉吉,李华才.电力设备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4):26-28.DOI:

[3]艾扬.电力企业机电设备选型-运行-维护全过程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56(08):212-215.DOI:

[5]王海波.供电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20.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