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以特变电工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28
/ 2

制造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以特变电工为例

温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一轮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我国制造业还存在低端、廉价的标签,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对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企业——特变电工展开分析,通过对其主要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现金流量近年来的变化展开分析,探讨其在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变化及主要着眼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 转型发展 资本结构 现金流量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及内容

在我国众多产业中,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政府对制造业的发展也格外重视。历史证明,制造业的强盛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强化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发展实力的必经之路。

我国于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勇于创新、实现突破的优质企业。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中,着眼自身技术壁垒攻关与产业结构优化,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规模与实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分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提供借鉴。

1.2文献综述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迈进。根据创新驱动理论,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表现为企业以创新为主导、具有更高生产率水平和更先进技术水平。不同学者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不同的看法。方建中(2013)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价值提高的过程。刘志彪等(2016)认为“转型”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体制转型,而另一种是发展方式转型,即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制造业进行全球化转型。

二、案例概况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SH600089”,作为我国新疆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特变电工无疑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特变电工近年来重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发展,其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变压器、电线电缆及新能源产品等的生产与销售。企业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以客户订购单为起点,倒逼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环节模式转变和效率提升,有效地降低了从订单到回款过程中的效率低下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运营的效益和风险,现金流量特征影响着企业未来战略顺利实施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选择对企业近年来的资产规模、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借鉴之处。

三、案例分析

3.1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制造业企业代表——特变电工的转型发展过程,我们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特变电工近年来的主要资产规模变化、资本结构调整及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2数据分析

3.2.1资产规模分析

特变电工的固定资产所占资产总量比重较大,2021年固定资产总量超过400亿元,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无形资产规模在2013年之后飞速增长,2021总量超过50亿元,说明企业在无形资产投入方面增加显著,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求企业重视研发创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产品性能,走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为融入全球价值链方向进行转型发展。

2015年至今,企业的存货规模稳中有降,企业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下去库存效果显著,良好的存货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2015年至今稳定的货币资金保有量,说明企业的造血能力较强,在经营活动中创造货币资金的能力比较稳定,经营风险较小。应收账款在2015年后保持稳中有降的结果,这说明了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回收货款较为及时,业务规模维持基本稳定,且赊销回款较好。从整体上来看,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规模上。产业结构调整后有所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能力提高,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资产在优化。

3.2.2资本结构分析

从2006年-2010年,特变电工的杠杆率在逐年下降,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一度低于50%,但在2010年之后,企业的财务杠杆又迅速回升,在2013年达到峰值接近70%,可见这一段时间属于企业的关键成长期。虽然企业可以利用调高资本结构中的财务杠杆比率,获得显著的杠杆效应和抵税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价值。但在过高的接近70%的杠杆下,企业很可能面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同时企业一旦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发生,可能会由于权益在资本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使债权人受损。那么,今后如果有融资需求企业将很难从债权人处筹资而只能进行权益融资,这样会大大加大企业的资本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融资弹性。因此,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特变电工在2013年之后进行了去杠杆的措施,企业的资本负债率逐年下降,至2021年接近50%,表现出较高的资本结构质量。

3.2.3现金流量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充足性、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稳定性判断其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力以及考察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从2006年至2021年,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逐年递增,且流入均大于流出,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实现收支相抵有余,资金状况良好。2006年,特变电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约为80亿元,现金流出约为75亿元,现金流量净额约为5亿元;2021年数据分别约为67亿元、55亿元、12亿元。可见,在2013年之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速更为明显。

从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可以判断企业投资活动背后的战略方向。整体来看,企业连续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构建资产的现金流出大于收回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入,说明企业走的是持续扩张型的战略路线。在2008年-2012年间,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有一段增长期。说明企业在这段期间利用资金进行了较为活跃的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投资活动。在2016年之后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企业从原来传统的变压器、煤炭业务向新能源产业布局,通过投资相关领域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近年来特变电工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逐渐增加,且显著超过现金流入的原因。

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适应性可以判断其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力度。可以发现从2006年至2021年,除个别年份外,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并且通过权益融资、各类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等处筹集的资金规模超过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所出现的资金缺口。因此企业的融资除了满足企业投资活动对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支出需求外还有盈余,证明企业的筹资能力较强,现金流与偿债方面不存在压力。

总体来说,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正负正”的组合,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都能产生现金净流入,企业财务状况较稳定,2013年转型期后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速明显。

3.3研究结论

在以上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特变电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降库存,去杠杆,稳现金的战略举措,稳步推进投资扩张,加大研发创新与无形资产投入,保持经营现金流量稳定流入,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深走出去的发展方向,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树立了典范。

四、拓展与启示

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也要借鉴特变电工的发展经验,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研发创新,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保持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合理的区间,避免因过高的杠杆率引发财务危机,同时要特别关注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做好货币资金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