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11
/ 2

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对策

向金平

身份证号码:430723197910190718

摘要:环境监测社会化作为环境监测预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监测服务。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推动妥善解决环境监测社会化问题,促进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良性发展。有本文就环境监测社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仅供有兴趣的人士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化;监测机构;环境监测

一、当前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具体情况

如今,无论是政府环境管理者还是污染者履行环境责任义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都在成倍增长。多地探索环境监测社会化。检测实验室承担自动化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样品分析检测和与科学研究相关的监测服务。

一是社会检测机构发展存在地域差异。社会监察机构发展存在地域差异,东部地区起步早、市场需求大、成熟度高,社会监察机构初具规模。二是社会实验所的监测能力和业务领域。目前,社会检测机构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根据监测能力和设备条件,大致可分为通用检测机构和专项检测机构。综合检测机构一般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可以开展水、气、噪声、固废等领域的监测任务,地方环保部门运维自动监测站、核查上市公司、咨询、调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社会主体和民间委托监测业务,包括部分水利、钢铁、石油、纺织、交通等行业监测站或大型国有企业监测站。相比之下,大部分民营检测实验室仍属于专业化检测实验室,综合能力相对较弱,普遍具备针对水、空气等特定环境要素的专项监测能力。

二、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全国环境监测现状

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周期较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还比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但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省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正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饮用水资源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有机废气监测等一系列环境监测工作。由于我国环境监测的日常工作较多,范围很广,有效提高了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速度和应急检测能力。但是,我国的环境监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环境监测人员综合实力不高,在设备更新和检测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可以一提。只有将环境监测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一一解决,才能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监测水平。

2.2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但是,部分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学习能力不足,环境监测人员知识匮乏。结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另外,环境监测部门没有聘请高科技检测人员,不能强制环境监测部门的所有人员都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理念。因此,在实际环境监测过程中,一些环境监测人员误用各种新型测试仪器而不会使用或不会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使用陈旧的监测设备和陈旧的监测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使得监测结果容易出现误差,影响监测工作的效率。这将对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3 环境监测质量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环境监测相关实验室大多过分强调内部质量控制,往往忽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因此,很多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环境监测职责时,存在任务导向的心态。环境监测工作没有认真、彻底地做好,同时也没有准确收集数据。此外,由于环境监测部门经费不足,环境监测人员素质不高,也需要引进新技术进行新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更新监测设备或引进新技术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2.4 环境监测设备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一些环境监测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的环境监测设备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三、促进环境监测社会化的措施

3.1 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基本目的是将社会力量引入环境监测,实现真正的社会参与,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提供社会将提供更高质量的监测服务,以最好地满足政府对环境管理的特定标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倡导环境监测社会化的措施。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为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效果,满足政府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社会化,坚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开拓和引导环境监测市场,推动环境监测社会化进程顺利推进,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规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社会化行为,提高环境监测服务的公正性和可靠性。为顺利推进环境监测社会化,提高环境监测服务质量,有必要对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测算和分析,建立和发展严密的市场,为监测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控制在环境监测社会化进程中,合理设置环境监测市场的准入制度和门槛。通过对当前环境监测市场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构成比较特殊,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为促进环境监测社会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在委托合同的基础上,约定具有约束力的条款、检测实验室资质、设备和质量控制措施等采购服务。二是污染企业自查,指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具有监督执法作用,全面开展数据鉴定工作,作为企业监测机构在环境社会化进程中的基本要求。环境监测数据主要包括环境信息公开数据、污水交易数据、环评验收数据。

3.3 建立科学规范的环境监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自我管理和自律。即各项环境社会化任务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受到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排污单位的监督和控制,还要有社会监督机构积极参与监督,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切实确保环境监测服务质量满足政府环境监管部门的具体要求,促进环境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在建立环境监测行业自律机制的基础上,为促进环境监测社会化实施过程中的相互监督和有效控制,制定并实施行业分级、行业监管、监督维权等机制,从而增加社会监测机构数量,环境监测基金会社会化。

结论

环境监测社会化是指突破政府机构传统模式化的环境监测方式,将政府指标环境监测机构以外的环境监测机构引入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中,使其科学可靠。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将为深化环境监测预警体制改革提供可靠基础,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实效,促进环境监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4):9-11

[2]翟斌浅谈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123-123

[3]黄勇刚浅谈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