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及危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及危害研究

许灿煌

佛山市天泰利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528200

摘要:“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大了溢油应急防备建设力度,在应急设备库建设、应急资源配置、应急响应策略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溢油应急设备物资配备标准方面仍缺乏科学依据,特别是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时,仍然存在应急资源短缺、配备不合理,以及供应不到位等问题。2017年,交通运输部修订了《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规定了溢油应急设备物资配备种类、数量要求,根据港口码头水上污染事故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急防备能力目标的要求。开展科学全面的溢油应急能力评估,除包括应急资源、环境、油品种类外,还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及危害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危害;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生产和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一旦发生溢油事故时,经常会伴有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声誉受损等问题。在应急行动中,人员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公众的安全,应急人员的安全同样重要。世界各国对于溢油的安全管理有不同的方式,如美国的ICS指挥系统中会有专职的安全官来把控应急过程中的安全,我国则通常以应急预案和应急现场处置方案的方式对应急行动的安全给出相关方案,然而受制于溢油事故场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应急行动中的安全指导资料并不充足,难以针对溢油应急场景应急人员的作业安全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将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分析溢油应急事故处置中应急人员可能遇到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溢油应急人员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安全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溢油事故产生的石油类污染物会给整个河流水体和沿岸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破坏水环境平衡,危害水生生物。因此,建立溢油模型,保证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溢油点以及油膜扩散面积,对准确评估事故危害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当溢油事故发生后,随着油膜的扩散将会使得周围的水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其运动过程较为复杂,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溢油点、风场以及流场流速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相继提出了各种有关溢油的理论和模型。此外,溢油事故一旦发生,就应该在应急反应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使溢油产生的危害及损失最小化。针对于溢油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上,开发沿海意外水污染风险分析方法,可有效量化水污染事件的暴露可能性;将PTOSM应用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对浮油在水面上的运动进行了预测,可为研究区域制定适当的清理和应急计划。除此关于溢油事故的有效预测预警也十分重要,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了溢油行为监测模型,通过多角度监测预警机制提供可靠的交互式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预测石油泄漏的轨迹;基于高分辨率非结构化水动力和溢油模型,为沿海环境中的溢油事件提供了危险和易受损害的地图,这也为减少各种损失及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上述模拟集中于海洋、港口溢油,针对内河溢油研究较少。一方面分析在不同风况以及不同溢油点的条件下油膜漂移扩散规律;另一方面根据模拟的结果给出油膜到达敏感区域的时间以及溢油面积,从而在应急时间内及时做好应急预案。这对于内河溢油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降低溢油带来的危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及危害分析

(1)滑倒。在溢油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形式是滑倒、绊倒或跌倒。在溢油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许多产品本质上都很滑。滑倒、绊倒和跌倒在油污表面是造成伤害的一些主要原因,需要提高对这些危险的认识。此外,应急作业人员也会发现戴着油腻的手套很难操作设备,会增加完成任务时间,造成额外负担。(2)易燃性。无论是原油还是成品油,当其暴露在空气中,接触点火源后都可能会发生燃烧。尤其是在溢油初期,由于其中的轻组分会挥发,必须小心的区域内任何潜在的火源,以减少火灾的风险。在应急响应行动中,应急人员应选择本质安全的设备,应急区域应禁止吸烟,以及使用可产生火花的工具。当着火危险持续存在时,应控制进入泄漏作业区域,特别注意轻组分产品的泄漏,如汽油或煤油。(3)地质性溢油。对于断裂系统复杂的油田,不恰当注入会造成储层压力高压异常,如储层附近恰好存在连通海床的自然地质断层,储层压力可能使储层流体沿附近的地质断层自储层段运移至海床而造成油气泄漏事故。

3船舶溢油风险建议分析

3.1消油剂喷洒功能

由于消油剂的使用会导致海洋的二次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海面溢油首先使用机械回收,消油剂应严格控制使用。由于海上发生溢油的概率低和消油剂保质期短等因素的影响,海上消油剂应当以与生产厂家签订合作协议为主,少量配备一定的消油剂为辅,每个油田群适合配备1t消油剂,以便非常时刻使用。消油剂喷洒装置普遍采用单缸柴油机,渤海油田配备的装置喷洒能力应大于40L/min,由于受南海海况较差、使用消油剂概率更大的因素影响,配备的装置喷洒能力应大于80L/min。为了具备足够的喷洒扫海面积,单个喷洒臂的长度应大于10m。

3.2围控功能

海上一旦发生溢油,围油栏的及时有效布放围控,是处置海上溢油的关键一步。在目前的市场上,主要将围油栏分为:固体浮子式围油栏、充气式围油栏、岸滩围油栏、防火围油栏等。综合考虑围油栏的体积大小、抗拉强度、布放速度等因素,海上平台首选充气式橡胶围油栏进行配备,充气式橡胶围油栏往往一套200m,卷绕存放在一个3m的三开门标准集装箱内。海上围油栏的操作往往需要两个拖轮进行布放围控,为了具有一定的扫海面积和更好地保持围控的形状,平台以配备400m围油栏最为适宜。根据不同海域的气象条件,渤海海域宜配备1500型围油栏,2000型围油栏作为补充,可在陆地终端配备400m。南海海域由于水深和恶劣的海况影响,以全部配备400m2000型围油栏最为适宜。

3.3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

船舶溢油污染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中国近海溢油事件的高频次监测与定量评估,是海洋强国与航天强国的具体能力体现。在海洋溢油遥感监测应用中,既要实现海洋溢油的快速应急响应,更要对溢油污染进行高精度、定量化评估.卫星光学遥感技术对船舶溢油污染的精细化监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应用,其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逐渐成熟,将颠覆并促进以微波雷达数据为主的现有海洋溢油遥感业务化应用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船舶溢油应急事故的发生,在利用自身力量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重在发挥周边应急力量的联动作用。这就要求船舶溢油应急管理具有统一性和互连性,连接部件要型号统一等。通过船舶溢油设备配备的标准性和统一性,进一步提高了船舶溢油处置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减少船舶溢油事故对海洋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张伟.京唐港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及危害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20.000337.

[2]胡雪松.船舶企业溢油风险因素评估及应急管理[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03):101-103.

[3]刘晓佳,汪强,李子木,张可.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多物资应急调度问题分析[J].中国航海,2020,43(04):105-109+140.

[4]伍开军.船舶溢油事故的危害与治理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20(24):90-91.

[5]陈泽旭.海上溢油事故中应急物资的调度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0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