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探讨

王健

山东省 阳谷县嘉和城小学 252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融入既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学习内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打破数学学习中抽象到具象的界限。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以融合教学中的新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能够实现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进而逐步形成新的教学结构,建立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探讨

1数字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1注重形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变得更加常态化和必然化。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为迎合政策需要,学校大都注重技术建设,但少有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真正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度融合引起重视,只是片面地把信息技术当作辅佐教学的一种工具,导致这种融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帮助有限,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教师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当作一种任务,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如学生认知能力是否足够、学习风格是什么样,也没有善用形成性评价从学生方面获得反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往往导致教学质量并不理想。由于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融合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关注其风格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智能技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经过约20年国家各项政策的推进,中小学已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但部分教师仍缺乏深度融合意识,本质上依旧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授式教学,这制约了新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新课改的深入与落实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适应了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以自身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1.2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区域性鸿沟,近几年,国家出台大量文件,通过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解决区域性均衡问题。到2019年底,我国已基本实现城乡间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均衡。但在新兴技术、智慧设备、宽带网络等方面,我国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就当前基础教育情况而言,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未具备整合的系统知识,不会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互联网+教育”行动已推进多年,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率最高的仍是将课本知识照搬PPT的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完成信息化教学任务及减少板书,很多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提升信息素养,导致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不够深入,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数字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策略

2.1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大局中,教育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亟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有正确定位,发挥其关键作用。要想改变传统教学结构,打破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什么,从而培养创新人才。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小学数学学科特征,侧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校应开设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相关理论课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考核、公开课比拼等方式,了解教师课程融合能力的程度,同时通过设置激励措施,倒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使其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要敢于破旧迎新,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小学正是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怀有好奇心的阶段,而数学更是需要高效理解的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过程中的评价方式也和传统数学课堂有所区别,其应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唯分数论,而是要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合作交流并进行表达的能力做全方位的评价。在深度融合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要从注重结果变成注重过程,评价的重点在于对活动过程和发展的分析,即要重视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主动性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的迁移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同时兼顾到所有人的学习情况,所以评价主体也要实现多元化。同时,评价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小组点评、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融合的综合评价,这样既能让评价结果更科学,也能让教师的角色从唯一评价者变成引导者、组织者。评价中应多采用学习契约、电子档案袋等作为工具,如为班上每一个学生制作数学电子档案袋,包含学生的试卷考核、课堂答题情况、学习总结反思等,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板对电子档案袋添加数学学习成果,从而为实施动态性、过程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2.2遵循教育规律,合理选择教学资源

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是学生两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量,不能违背教育规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学习者分析,充分考虑该阶段学生特点和数学内容的特征,打造最适合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超过最近发展区范围,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在资源的选取上不能盲目,要选取适合学生且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资源。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太抽象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信息技术能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获得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直观教学以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比如,在“时、分、秒”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制作电子动画引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时、分、秒是什么”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兴趣,教师可加入游戏环节,即提前准备好教学游戏,在课堂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时、分、秒相互转换的计算比拼。这样,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加深对时、分、秒的认识,加强对三者转换公式的记忆。教师可通过游戏数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进程,将信息技术赋能数学课堂,让学习过程从抽象到具象化,从而降低学习内容的复杂度。

3结语

数字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各行各业,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能量,使其迸发出新的生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小学数学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一门重要的科目。而信息技术具备的可视化、动态性、共享性等特征,能有效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为贯彻国家政策,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应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吕润.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131-132.

[2]潘英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0,(04):248.

[3]林清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08):184.

[4]于发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