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简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雷炳锋

浙江长兴亿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化进度快速推进,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增加。而质量问题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重点关注。工程质量决定了建设工程的成败与否,也是投资效益的根本所在,控制与提高工程质量对于建筑施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而工程质量检测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对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审视,及时发现其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但是,目前的质量检测体系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行业的需求,因此,本文对我国工程质量质量监督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方式需要创新,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的今天,传统的质量监督技术手段已经无法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质量监督工作的创新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质量监督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剖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从项目设计开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水文地质等勘查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为前期勘查工作的疏忽影响到后续的施工质量。施工正式开始后要打造动态化管理体系,结合具体的施工图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但从目前来看,在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监督均存在不同程度管理缺位,传统的监督手段,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开展成效和最终质量。质量监督需要专业化的工作人员,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质量监督团队人才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工作压力较大。总的来看,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质量监督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有效保障参建单位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的开展方法途径

2.1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的基础

想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落实高质量、高效率的质量监督,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质量监督责任和权限,其次还需要监理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最后完善质量监督组织架构。在此背景下,借助多元化的质量监督技术、手段让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关键,但从过往的质量监督工作经验来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拥有的权力有限,即使发现问题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质量监管速度、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赋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更多的执法权,借助相关措施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管理效果,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此能更好地落实整改工作。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参建各方等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参与其中,强化社会监督力量,让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全员参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建筑工程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会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认可度。组织架构的完善能够让相关职能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想要让质量监督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强化监管质量,就需要一个完善合理的组织架构,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新时期,工程质量管理团队应包含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多个不同的主体,从而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另外,还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根据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展开处理,将施工问题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的技术

建筑工程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施工技术向着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应的质量监督工作也要随之改善优化,从而切实提高监督效率,有效把控可能会对建筑工程产生负面影响的质量问题。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外界条件充足,引入全新的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可以让质量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并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要推广相关信息平台系统的应用,从而对相应的施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存储、分析。不仅如此,还要引入二维码等不同的录入方式,实现数据共享,让监管工作得到更便捷可视化。在信息系统平台应用的过程中,数据采集、录入极为关键,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参考。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本身需要面对处理大量的施工数据,开发相应的工作平台,围绕着项目管理、监督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内容进行功能设计,结合相应的工作流程完成审批,提高工作效率,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创新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图1为质量监管模块。对于质量监督工作而言,必须要实现细致化研究,才能真正地解决工程问题,减少返工现象,降低工程变更问题,为项目提供安全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引入BIM技术、RFID技术能够将质量监管落实到每一个建材上,同时也为后续的竣工质量监督、施工养护工作起到辅助性作用,让工程项目高效高质发展。以混凝土为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使用量较大,一旦运用不当,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材料浪费,施工企业效益也会受到影响。无论是选择商品混凝土还是现场施工混凝土,还需要结合施工需求、施工现场对具体的指标参数进行规划,在混凝土进入现场前,应严格按照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进行调配,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效果。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和混凝土供应商进行沟通,实现有效管理,打破责任落实不明确的问题,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2.3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增强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和检测队伍的质量意识相对薄弱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建立一支精干优质的检测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需定期对质量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又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多因素影响,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质量检测人员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还要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要想实现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内部还需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提升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此外,还应该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并确保专业人才能够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以便于提高检测队伍的平均水平。

2.4改善监理管理市场环境

要想进一步提高监理管理效果,监理单位首先要改善监理管理市场环境,从而保证监理管理市场的规范性、标准性。因此,监理单位理应将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作为监理员的准入门槛,以此来促进监理管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有效解决无资质的监理人员参与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等问题。此外,监理单位还应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胜任房屋建筑工程的监理管理工作,从而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监督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落实,可以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高质量发展。在监管主体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每一个主体都要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可以全面消除工程隐患,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品质,通过不断提高、优化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水平,彻底消除质量风险,让工程建设水平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蒋伟建.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必要性和相关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2(06):13-15.

[2]温廷凯.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2(02):108-110.

[3]邢正江.浅析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J].建筑与预算,2021(0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