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农历田园  绘制多彩幸福童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精雕细琢农历田园  绘制多彩幸福童年

吴,亮

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 烟台市    264112

劳动乃立身之本,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承载着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新意蕴,秉持着培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使命。几年来,我校始终以“为了学生的明天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认识劳动、认知劳动、认可劳动、认真劳动的思路,借助《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路径的实践研究》课题,借鉴“自然教育”理论,开设“蓝天下的课堂”,开发具有乡村特点的与农耕生活相联系的《农历田园》课程,积极打造了“农历的田园”劳动教育特色活动,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田园化、常态化的劳动教育新路径,让农历田园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

一、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程育人

行源于思。我校地处昆嵛山脚下,这里厚重的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一直是我校思考和关注的课题。多年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缺失生活能力的人,在生活中就会失去勇气和方向,因此劳动能力和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一)建立劳动基地,搭建实践平台

自2019年开始,我校搬入新校舍后,立足校内现有的场地,开辟了果园、菜园、竹园、蓝莓园和花圃等“四园一圃”劳动实践基地。纵横交错的种植园,果树成排相对,蔬菜花卉相偎,花木交错争辉。一棵棵挂满鲜花的果树,一块块身着绿装的草坪,一个个鲜明可爱的“身份证”、“认领牌”,让孩子们感到美的艺术就在身边。我们把菜园的栽培和管理,落实到班级的育人导师和劳动小组,让师生在共同的劳动中形成责任意识,认识劳动、认知劳动、认可劳动、认真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二)研发田园课程,实施课程育人

在研究中,我们立足校内“四园一圃”劳动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把居家三做和校内农业生产劳动作为各年级必修课。以“坚守田园劳动、夯实核心素养”为着力点,以“动手学习、参与实践”为支撑点,以打造地域特色劳动为制高点,积极研发了地域特色的《农历田园》劳动课程。《农历田园》课程让学生在“四园一圃”内,与农耕遇,从“四园一圃”里扬帆起航

整个《农历田园》课程,涵盖了六大劳动项目,21个劳动任务,直接指向农业生产劳动。明确规定各种劳动项目“干什么”、“怎么干”,丰富多元化、体系化的课程体系的研发,让老师明确田园劳动的目标和内容,发展学生四个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有力的依托。

二、创生有效机制,实行全员参与

(一)构建保障机制,落实劳动课程。

为了落实劳动课程,我们建立了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成立了分管领导+班主任+育人导师+农业专家等组成的指导小组。构筑了1+X的必修课、劳动课、劳动周课时保障。建立了每学期一次专题研讨会,一次展示会,一次劳动周,一次劳动评价,一次星级能手评选等“五个一”活动机制。举行“劳动课程怎样教”、“劳动任务怎样落实”、“学生怎样做中学、学中做”等专题研讨,不断提升教师的设计能力和指导能力。举办“筑梦田园 乐享阳光”劳动周活动和《一班一品劳动立人》成果展示会,打造各年级劳动品牌。

(二)研制劳动清单,推动全员参与

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实施是劳动教育的关键。为了落实《农历田园》课程,我们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内容,研制了《农历田园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体系》、《班级劳动清单》、《学生劳动清单》、《居家劳动指南》。

《学生劳动清单》和《年级劳动清单》分别涵盖了校园养护、田园种植、生活创意、居家三做、社区服务五个领域的劳动内容。《居家劳动清单》明确要求学生居家劳动“每日必做,每周必做”,让家长学生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并将居家劳动情况填写在《反馈表》中。教师通过《劳动清单》进行目标指导,项目指导,方法指导,给学生布置劳动项目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指导下承担家务劳动职责,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习得技能,养成习惯,培育精神。

三、打造特色场景,厚实劳动立人

没有亲近泥土的童年,必然会黯然失色。我校根据《农历田园》课程,根据春夏秋冬的变化,重点打造“蔬菜种植”和“果树管理”两项特色劳动。

(一)行走菜园,探寻农耕文化

农历课程始终强调实践行动,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去实践,去研究,动手又动脑,用心去感悟。我们引导学生行走在大畦小垄的菜园,寻觅着祖辈的生活印迹,传承着厚重的农耕文化。

蔬菜种植是各年级劳动必修课程。学校为每个班级提供了蔬菜种植“责任田”,各班级实行自主管理,自治劳动。根据节气变化,时令需求,确定“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我们用心谱写“情境创设、准备指导、过程实施、拓展延伸”——“四部曲”,把节气文化与农事劳动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刨地、耙地、开沟、起垄”、“移苗栽种、撒种栽种”、“搭架、打杈、施肥、除草”,认真观察“出土、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积极开展“土豆为什么要覆膜栽种?”“移苗栽种有什么好处?”“茄子为什么要打叶?”等探究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劳动中,学生掌握了“握住镢把柄、身体向前倾、双脚向后移”的刨地技术;“整平地、挖好沟、插直苗、浇足水、培好土”等移苗栽种技术;学会了“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好”的间苗技术,明白了“颗颗要付出,粒粒皆辛苦,个个要珍惜”的道理。

(二)穿行果园,厚植爱乡情怀

生态果园是振兴龙泉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魅力,我们把田园果树管理作为高年级生产劳动的必修课。课程主要设置了果树拉枝、剪枝、疏果、套袋、采摘五个子课程劳动任务。冬春季节是果树管理的重要季节,在班主任和果农专家的带领下,师生走进果园课堂,定期开展果树拉枝、剪枝、疏果、套袋劳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技术解读、鉴赏对比、儿歌朗诵等途径,探究了果树管理劳动的意义,增强了学生学好技术的信心。在实践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动手,边请教,边探索,边合作,看谁学的快,干的好。学生们学到了“由基到梢、先大枝到小枝、由内向外”的剪枝技术;“装好袋、选好枝、别好袋、缠好袋、系好袋”的压袋拉枝技术;“选准果、撑开袋、托住底、折袋口、封好口”的套袋技术。在劳动中,还发现了了果树整形是美化树形,改善透光条件,促进开花结果的重要方法,从而获得了实用的果树管理知识与技能,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家,在自家果园里过了一把“小果农”的瘾,受到了父母和邻居的夸奖。

(三)优化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劳动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本着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的原则,以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逐步形成了“三维互动、学做合一、多元素养、动态评价”的实施机制,研制了《星光灿烂》成长手册,每学期每生一册,以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效果三个方面为内容,以星级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为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态度和表现、过程方法、技能与情感的发展状况多元评价方式犹如一组飞速奔驰的动车,给学生注入强大动力,激励学生找到自信,开发潜能,发展素养。

农历田园谱新曲,劳动立人吐芬芳。农历田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我们始终坚持以研究性学习为渗透,以节气文化为引领,以农历的田园为载体,成功探寻了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学生在田园劳动中,学到了播种、管理和收获的知识与技能,经历了从课堂到田园,从探究到发现,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绘制了多彩幸福的童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