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主题图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小学生数学主题图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邓敏伟

广州市荔湾区流花路小学   510160

摘要:在课程不断变革下,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及素质要求。结合当今我国家庭子女数量日益减少的现状而言,国家及家长对小学生的受教育情况越发注重。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积极进取,运用自己的创造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效果,创建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优化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展现出了较高的研究兴趣。对此,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对主题图进行阅读的重要作用,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小学数学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权当抛砖引玉,为小学数学教师提升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阅读能力;策略

在当今时代进步、发展之际,国家、教师、家长对学生受教育情况的越发关注。结合当今课程改革背景要求而言,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任务就是不断创新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对此学生主题图的阅读运用备受小学数学教师青睐。如何提升学生数学主题图阅读能力,成为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重点研讨的课题。在利用主题图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主题图中的情境、角色、对话、事件进行阅读,同时还应不断激发学生主题图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等能力,以此提升学生数学主题图阅读能力,为优化学生数学素养做好准备。

一、对小学数学主题图进行阅读的重要意义

我国对课程标准进行不断变革,对小学数学教师及学生学习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其中“主题图”作为新课标的产物,对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创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小学生对主题图进行深入阅读,不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优异的重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创建高效数学课堂、优化自身教学效果重要路径。同时,还能使学生从被动获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脑海中的复杂知识向简单化转变。由此可知,对小学数学主题图进行阅读、教师提升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而言,当前对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进行阅读的主体大多为教师,而非学生;对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进行分析的主体同样是教师,而非学生[2]。这一现象往往导致了主体图不能发挥出对学生应有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能力也不能依托主题图阅读得到应有的提升。因此,怎样提升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呢?其中的培养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优化学生读图指导

结合主题图的内涵得知,小学数学教师可从指导学生读情境入手,优化对主题图的阅读指导,提升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具备情境化特点,其中部分主题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经验,转化为数学新知识的主题阅读问题的条件。因此若想优化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可以从引导学生读情境入手,以理解客观事物与现象为前提,对主题图深入分析。主题图中蕴含角色、对话、事件等多种元素。教师可将主题图中的各个元素为学生列举出来,使学生分析角色、对话、事件的角度降低主题图阅读理解难度、提升主题图阅读的能力。以分析主题图中的对话为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页教材中的主体图中常常会蕴含对话,对话是传递主题图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思维引导的方向。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操作,如:根据图中男生的话提示我们操作,先分级,分完级后呢?也就是改动图中的词汇,将主题图对话句子中的个别词语转换为学生理解的词语,降低学生主题图理解难度;增加对话,即在主题图中对话的基础上,扩写有用信息,以达到延伸学生思维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对主题图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对主题图的阅读兴趣,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主题图的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我国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时,常常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关注学生接收知识的数量,忽视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压力,以致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学习兴趣缺乏。对此,在组织学生对数学主题图进行阅读时,可以首先激发学生对主题图的阅读兴趣。在建构主题图引导学生学习时,人教版教材中的主题图呈现出了生动形象的画面。同理教师在建构主题图时,也应遵循此原则,注重主题图的画面感与直观性。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鸡兔同笼主题图,教师则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构建活泼的动物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提升对鸡兔同笼知识的探究兴趣,以此依托兴趣,优化自身对主题图的阅读能力。

(三)分层出示,精简主题图内容

将主题图内容进行分层,使主题图内容变得精简,是提高学生主题图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得知,小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内容生动、形象,但其中不必要的条件,给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主题图进行阅读时,应注重主题图的分层出示,将主题图内容精简化,降低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2页教材“角的分类”中,在教学认识平角和周角时,教师可以把主题图做成PPT,先出现课本中的主题图,然后抠出扇子移开,再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现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对这两个角的认识更加明晰。

当然,若主题图过分注重色彩与图画,学生注意力则很容易被分散出去,因此,在主题图构建时,教师应把握好主题图的精简性,使主题图的层次与自己班级学生的发展更加相符。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主题图进行阅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时,应注重主题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不断寻找提升学生主题图阅读的创新路劲,优化学生主题图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任曦.小学数学学生情景图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1(10):73-74.

[2]张继强.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开发与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