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规模扩张、粗放经营等外向型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重视管理集约化与精益化的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经营效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
引言
企业对资金使用、预算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管控,严格规范各部门的行为,对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能有效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要想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成效,就要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引进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分析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还应加强绩效管理,使企业全体人员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效率。
1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概述
1.1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规范制度,在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的条件下,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内部各人员的行为,从而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这样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又可以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效果的优化和提高。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中,建立各项精细化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对提高企业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1.2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众所周知,在企业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更是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应保障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才能避免法律、行政处罚等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特征,其覆盖了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并且可以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全流程监管,从而可以及时地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便于减少企业内部不规范行为,使得企业可以时刻保障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法律与合规性风险,提高企业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又可以保障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改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以此有效规避企业风险,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内部监管机制和组织机构缺失,没有明确和规范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流程,导致内部监管部门的工作难以有序开展。虽然多数企业设置了监管部门,但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受企业领导的干预较多,无法独立行使自身职权。企业监管部门更重视事后监管,忽略事前和事中的监管,没有监督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弱化了监督职能,致使企业的内部监管难以发挥作用。
2.2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当前,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导致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不够合理。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企业较为重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但没有关注内部控制工作,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带头的作用。部分领导滥用职权,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意识较弱。第二,少数企业未完善内部治理机构,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也未明确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制衡关系,无法深入贯彻企业内部控制理念。第三,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流于形式。虽然大多数企业健全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企业领导层往往会干预财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无法真正有效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2.3缺乏风险管理体系
在企业发展中,风险管理一直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企业管理者在风险管理中,倾向于被动式管理模式,即在风险发生之后,紧急采取应急措施来消除风险,使得企业不可避免地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3.1内控体系的优化设计
(1)确定内部控制总目标及构建目标体系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内控,而是要以整个企业的有序运转、效益提升为总的工作目标,在充分结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从保证资产管理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企业经营生产与服务合法合规、企业各项制度与决策得到有效执行等几个方面入手,确立内部控制总目标。企业以上述总目标为基础,针对各个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了二级目标分解与有效传达落实,将总目标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人员及流程中,保证内部控制目标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2)确定内控风险点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内部控制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众多内容,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了内部控制风险点,如销售与收款环节、采购预付款环节、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固定资产报废回收环节、融资担保环节、关联交易环节、研发环节以及薪资福利发放环节。在内控风险点确定后,企业还构建了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了风险数据库,并根据企业历史管理数据、同行业企业普遍性风险数据等进行风险数据安全、预警、风险三级阈值设定,从而实现对不同阈值范围内的财务数据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的管理目标。特别是针对预警和风险级别数据,企业确立了汇总制度,将风险数据及时上报给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并及时研究讨论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了防止风险演变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管控工作力度。
3.2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在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工作中,企业明确了优化工作包括评价机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三方面内容。第一,在评价机构建立与健全问题上,重视评价机构人员构成的全面性,既要包括企业财务部门责任人、业务部门责任人,还要包括内部控制专业领域人员和专家,从而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符合企业发展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及市场需求。同时,各人员之间需要坚持岗位分离、相互监督制约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内部控制评级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第二,在评价标准方面,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部门各自运作特点、业务部门发展需求等具体情况,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工作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一刀切或一言堂,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第三,在评价方式上,融合部门自评、部门间互评、内控部门定期考评以及第三方审计人员专项评价等方式,以保证内控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且公平公正。此外,企业还推行了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三级自评体系建设,囊括了内部环境、风险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约束等方面的自评内容,并与内控评价体系充分融合,实现了自评、他评相结合的内控评价体系建设。
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全体员工的作用下实现控制目标的必要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生融合,并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导致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与标准是企业在这历史变革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红旺.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以辅仁药业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6):159-161.
[2]朱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视角[J].北方经贸,2022(3):92-94.
[3]邓彦超.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3):46-47.
[4]潘伟英.新时期房地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J].财经界,202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