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工权益的劳动法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论农民工权益的劳动法保护

陈志文

广东海迪森律师事务所 528303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农民工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等受限,导致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充足保障。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阐述了农民工权益的劳动法保护现状,根据目前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不足的原因,最终从法律完善、法律执行、农民工自身等三方面研究了农民工权益的劳动法保护策略。

关键词农民工;合法权益;劳动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稳定农民工就业是稳定社会就业大局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由于法律监管不严,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有限农民工被用人单位当做廉价劳动力出现拖欠薪资不签劳动合同等情况使得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工权益是城市化建设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一.农民工权益的劳动法保护现状

1.1平等就业权缺乏保障

平等就业权是指每个公民均具有平等参与竞争、应聘职位的权利。但目前我国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尚未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限制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岗位种类、薪酬水平等,使得农民工受到就业歧视。同时,受当前疫情的影响,停工、下岗等现象严重,许多公司裁员也会将农民工作为首选,让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有苦难言。

1.2劳动报酬权缺乏保障

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总额达到270.9亿元,人均拖欠工资达11433元。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查处了1641件拖欠农民工薪酬案件,涉及到的农民工共1.05万名,涉及金额达工资1.27亿元。虽已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不得拖欠工资,但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同工不同酬、克扣工资等现象,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

1.3劳动安全卫生权缺乏保障

2019年走红的"脆皮安全帽"事件,揭露出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没有保障好一线基层工人的生产安全,而其中多数为农民工。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农民工不属于正式职工,无法接受到安全教育培训,同时为了节约成本,许多用人单位的阿暖生产责任流于形式,导致农民工受伤害事件频发,而多数农民工未购买工伤保险,需要自己承担巨额的医疗开销。

1.4 休息、休假权利缺乏保障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有64%的农民工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农民工未能享受到正常的休息与福利待遇,许多用人单位安排农民工超时加班,且不给予加班薪酬。当农民工因身体不适请假时,企业不仅会扣除农民工日薪,且会借此扣除其应有的项目奖金,导致农民工长期高强度工作,得不到休息保障。

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不足原因分析

2.1 法制建设不严

2.1.1立法不足

现有法律缺少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具体条款,现行的劳动法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出明确规定,但农民工身份特殊,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法律对农民工缺少特殊保护,同时现行与薪酬支付、劳动安全生产等有关的规定,多为部门规章,不具备较高的立法层次,导致农民工在工作中不能受到平等的待遇。

2.1.2维权机制不健全

国家的维权组织、法律援助平台尚未健全,司法救济程序较为复杂,同时效率不高,时常会让农民工的诉讼不了了之。同时农民工个人的维权能力较弱,缺乏统一的权益表达与维护的平台,导致农民工的权益被侵犯之后找不到维权的方式,部分农民工只能通过直接讨要薪资、抗议、罢工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有甚者会在苦追无果之后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2.2执行力度不够

2.2.1劳动关系不规范

劳动合同或协议是用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有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但目前许多用人单位不遵循《劳动法》规定,避免同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或是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只有35.1%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没有足够的诉讼证据。

2.2.2监管力度不严

许多企业农民工起诉之后,即使败诉了也只是赔偿农民工损失,政府部门没有做出强有力的惩罚措施,通常只是责令整改、给予警告或较少罚款,缺乏吊销、扣押营业执照等严厉处罚,以致于欠薪行为、侵权行为等违法成本较低,导致许多用人单位屡教不改。即使部分农民工已经订立了劳动合同,也存在着诸多"不平等"条款。如要求自愿承担一切风险,事故责任自负等,相关执法部门并未对此做出强有力的监管、惩戒。

2.2.3法律缺乏推广普及

我国虽已有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已出台

,但缺乏有力的宣传和普及,造成用人单位有法不依,农民工不了解法律,导致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3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

2.3.1维权意识不足

大部分农民工学历较低,知识水平受限,缺乏维权意识。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农民工当中,仅有12%的农民工拥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56%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农民工未接受过全面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不足,不了解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2.3.2缺乏专业技能

根据近七年的数据显示,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增加,从15年的27747万人增至21年的29251万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而对于农民工而言,缺乏专业的技能,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体力工作或较为简单的脑力工作,致使农民工成为廉价劳动力。

三.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对策

3.1法律完善层面

3.1.1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将农民工归为弱势群体并给予帮扶,完善目前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将农民工作为保护对象写进法律,对农民工的薪酬支付、签订劳动合同等相关事项进行明确规定。法律上充分重视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提升农民工社会福利待遇。

3.1.2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平台

针对性地增设农民工法律援助平台、维权组织的建设,简化农民工诉讼的司法程序,为农民工开设专门的诉讼窗口,提高诉讼效率。设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将农民工统一组织起来,通过集中维权的方式,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

3.2法律执行层面

3.2.1加强劳动合同签订管理

加强对企业单位的用工备案管理严格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农民工签订劳工合同,不得存在不平等条款、隐晦条款等欺骗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保障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同时,必须完善合同内容,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出工作的内容、时间、劳动设备设施条件劳动薪酬等,以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2.2加强对企业用工监管

加强执法部门对用人单位监管,包括对农民工的薪酬发放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安全生产情况等,定期对企业组织抽查、巡防。同时要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提升社会监督力量,及时向社会公示违规企业并责令整改,若长期不改的企业,应严厉查处。

3.2.3加大劳动法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台、自媒体等渠道,开设专门的《劳动法》宣传栏目,要求用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法》学习活动,促进农民工对《劳动法》的认识了解,保证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双方劳动关系的合规性。

3.3农民工自身层面

3.3.1提升农民工维权意识

提升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对农民工定期开展法律维权的宣教活动,帮助农民工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和劳动就业有着密切联系的法律条例,帮助农民工群体提高法律水平,让农民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之后,能多渠道、多方式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3.3.2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转变农民工对自身的观念,要求农民工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技能,提升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当面对就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应变自如。并要求用人单位在上岗前必须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四、结束语

农民工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严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必须通过法律立法层面: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平台保障农民工有法可依,有渠道维权;通过监管层面:严格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监管,加大法律知识宣传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通过农民工自身层面:提升法律维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保证农民工正确对待不公平待遇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同时能稳定、多渠道就业。

参考文献:

[1]樊德玲.试论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J].农业考古,2011:159-161.

[2]李冬冬.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及对策[J].环球慈善,2020:0165-0165.

[3]李大芳.试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J].北方经贸,2006:19-20.

[4]邹文娟,胡连生.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及其保障——以无锡市为个案[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1-102+140.

[5]李少华.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J].江苏农村经济,2005:48-49.

[6]程鹏.浅析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4: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