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明

身份证号码:610102198511132311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因此,物联网是目前信息时代主要的技术之一,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以互联网进行延伸的一项新兴技术。例如,我们常见的马路边的共享单车、家里的智能电视、建筑工程中的BIM模型、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等等这些都包含了物联网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

引言

从最初施工到工程竣工,在建筑工程中,企业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需保证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一旦因疏忽大意或某些原因诱发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一角度看,安全是建筑施工的头等大事,施工单位需通过有效的管理确保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成。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的基本理念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如射频识别、人工智能、嵌入式技术等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物联网也是互联网中的一部分,物联网主要是将互联网的基础设备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实现现代产品通过“物”进行使用与交互,其物联网设备大部分都包含传感器用于收集数据,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取决于具体任务,例如,工业机械传感器可以测量压力、安全摄像头可保存视频。例如,从软件的开发到信息的传递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并且对于物联网来说,联网是必备要素,传输层主要是在网络层考虑,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去考虑。所以如果要实现物联网应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从而带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物联网的发展下不但增生了一批电子产业比如物流管理、医疗电子、电力控制和智能家居、等,同时也促进了智慧城市发展理念。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1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健全且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活动顺利进行。施工单位承接项目后,依据施工建设相关要求,会将工程项目分为多个子项目,分包给其他单位,但各单位的施工管理体系完善情况和管理水平不一,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统一性和协调性不足,陷入到各自为政的局面。而在安全管理宣传和安全管理工具选择方面,尽可能压缩宣传成本和安全防护工具使用成本,盲目压缩安全资金投入,安全防护工具和设备方面盲目减少开支成本,即便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但却威胁到施工现场安全性。

2.2安全技术比较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越发先进,这也意味着工程的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越来越高。由于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安全技术却有待进一步提升,导致施工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不能有效发挥出各类技术的作用。许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我国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手段,或者安全防护工作不能满足现行标准。比如,基坑防护不到位,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棚的防护设置尚未落实。部分施工者未按照规定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器械进行防护时,不遵循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材料的堆放比较混乱,甚至不能将其与垃圾进行区分,导致施工现场缺乏完善的秩序,影响正常的道路运输。

2.3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市场上的建筑工程项目类型多样,建设规模随之扩大,面对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谋求持续发展,打造质量、安全并重的工程项目是必然选择。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职责所在,标准化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部分人员可能存在为了利益短期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受到高层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影响,基层人员会被要求强制性遵循管理者制定的各项措施,忽视施工安全性,后期施工中可能出现一系列违规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安全性。

3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安全管理系统组成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有效发挥物联网技术,应明确其安全管理系统组成内容。首先,物联网技术可在施工人员监管中发挥优势。在实名制管理系统与后台计算机管理进行结合后,管理人员可有效掌握施工人员、作业人员的信息,避免了非法务工人员进场的情况,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效能,并能够更及时地掌握各个作业劳动力数量,以便于合理安排分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其次,物联网技术可在材料进场进行管理。在材料进场中,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内部管理体系以供应系统控制好微电子芯片,以此将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将其安装到建筑原材料包装上,在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时,微电子芯片可以对材料提供唯一的编码,并进行识别。在材料进入到射频识别区域后,即可转为数字化信息,以此在系统后台中形成数据,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库存管理。与此同时,在设备管理中,若是场地自用设备可以按照物联网技术中的监控与编制功能进行检修方案的设计,有效防止设备出现失修、损坏的情况。其材料进场情况也可以通过监控进行管理,以此使管理人员切实掌握施工材料数量、进场时间等,并合理改进材料计划,控制好建筑工程材料实际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发生。最后,在安全管理系统中,可根据危险源监测功能针对建筑工程危险点进行分析。其危险源监测功能布置大量的传感器,可有效实现对危险源的监测,并在高大模板区域中以电子标签和传感器功能,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区域化安全管理。

3.2安全管理系统功能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其物联网技术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组成部分有警报功能、考勤功能、定位管理功能。首先,在物联网技术中,警报功能可以有效确保施工现场施工环境,避免危险源进去。例如,可利用警报功能在施工场地前设置好读卡器,在无卡人员进入时会自动发出报警功能,以此提醒安保人员及时了将情况。例如,在场地设置好传感器后,若危险源发生变化,会自动发出安全警报并及时提醒处于危险源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使作业人员能够及时离开危险环境。同时在警报功能下还可以协同配合不同的功能,形成警戒区,在不属于该作业区域人员进入警戒区后会对该人员发出警报,以此实现了作业区间、人员区间的效果。其次,在考勤管理功能中,可为施工作业人员佩戴好电子标签卡,在电子标签卡中可形成该人员所属部门、工种等。在利用设置在场地入口处的读卡器读取人员进入场地时间时,也形成了无人管理效果。最后,在定位管理功能中,其定位管理功能主要是将电子标签卡可以被附近的读卡器读到,并获取到多个信息,以便管理人员在系统中方便进行调配与管控。在随时掌握各个人员的位置信息时,也可以监控作业人员在相应位置的实际工作情况,方便后期进行跟周密的安全管理工资,并及时调整好安全管理队伍部署情况,切实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互联网共同构造的新型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例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其涉及的物联网技术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因此,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实现信息采集、信息交换、数据共享等自动化管理,并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让物联网技术在更多的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发挥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特性及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初探[J].居舍,2021(13):161-162.

[2]赵海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34):140-141.

[3]张尚峰.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电力工程智慧安全工地研究[J]. 智能城市,2020,6(21):110-111.

[4]孟凡波,尹英蕾.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24):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