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分析

张秀伟

丹大快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交通的地位日益重要,建成后对其进行维修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铁路运输行业特点,结合铁路工程实际,探讨工务运营的管理和维护方法,论述了如何建立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轨道交通,并对其运营和管理策略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工务;铁路;管理;运营维护

沈金铁路位于辽宁省中部,穿越沈阳、鞍山、盘锦三个城市。线路自沈山线的三台站起点,经西大林线路所至张士开发区的火石岗站(现高花站),向南经沈阳市辽中区、鞍山市台安县、盘锦市盘山县,在进入沟海铁路的渤海站后再向东跨越沟海线和盘营高铁后向南折行,经大洼站,终到位于辽东湾的金帛湾站,线路全长208km。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和沈阳经济区的建设是重要举措。而沈金铁路所衔接的盘锦港和沈阳西部工业走廊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节点和沈阳经济区的发展中心,这对于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对沈阳从内陆城市变成区域性近海城市,实现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而沈金铁路的金帛湾——渤海段正在进行客运化改造,改造结束后,沈金全线将迎来客运列车,这将极大地拉近沿线市县和省城、港口的时空距离。

一、铁路工务运营和管理策略

强化运营管理,形成“安全、有序”的思想,根据“管、检、修”的理念,结合多年来的运营维护与管理经验,通过对新建铁路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地域特点的铁路经营管理模式。

1.管理体系

(1)工务设施检查与监测机制

我国铁路工务建设的检验思想是严格执行的,以动态为主,静态为辅,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并将几何尺寸检验和结构检验相结合。其中包括轨道、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的动态监测,按规定进行定期的检验,并形成成果;内容包括施工周期、相关方法、方式、加强相关安全设备的安全检查、检测防渗、排水是否满足规范、相关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对设施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的检查、对工程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24小时的追踪监测。

(2)作业管理机制

铁路工务设施的运维及检修工作,都是在天窗里进行的。在维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严检慎修”的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工务设施的运行管理系统会清晰地制订作业程序,包括作业计划的批准、动态数据的研究、场地的清理、最后的工作登入、人员的增加。根据基本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优化各项线桥的台账,各生产企业统一印刷各类台帐、检验报告、填写方法和有关规定,加强日常记录的动态监测,保证台帐与现场动态协调,确保各车间及时调整、优化、更新,确保档案资料与现场的统一,以及所有车间的档案形式一致。

(3)安全控制机制

为了保证铁路建设的安全和可靠,铁路沿线必须安装防异物入侵系统、地方视频监控系统、风雨雪监控系统。在轨道交通正式运营后,应对轨道运营注册制度的制订与优化,每天都要执行列车及检验系统,并认真检查线路,建立起竖向天窗的维护机制。以上各项制度的实施,为铁路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4)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如何通过岗位竞争和薪酬分配来激励员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技术能手和技术人员的考核为主导,逐步形成铁路轨道检修、线路精调、线路检测、动态信息分析、轨道板检修、钢轨焊接等专业素养高的专业班组,建立和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5)建立铁路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探索建设高速信息化轨道时,应以高起点、高规划、合理利用高速、快捷的计算机网络为目标,实现高速、信息化的运行。首先,构建了一个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铁路运行调度、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设备台帐、作业资料、动静态检查信息、劳动力信息、天窗管控信息等信息的有机结合;其次,初步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的功能。结合动态、静态状态等设定条件,智能制定月、周、日生产发展计划,并可与设定的设备检测周期、检测时间等数据进行智能报警。要充分发挥经理的数据收集等各种能量,为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2.组织机构

(1)高级修理地区化

近年来,在我国铁路运营初期,我国铁路部门相继建立了大量的铁路客运专线运营基地,其目标是提升检验与维修专业化、提升效率和先进性。这些基地拥有最尖端的设备和设备。如DWL-48连续捣稳车、超声波探测列车、钢轨铣磨车等,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大型设备。基本设施维护基地主要负责完成由各个分部所接收的高级维修任务,由铁道部的维护部门实施动态、精确的检验。例如用作钢轨检修的96头打磨列车与铣磨车,用在道床捣固检修的三枕持续型捣稳车,用作钢轨探测的探伤设备等。

(2)设施接管无缝化

目前,在我国铁路运行中,开展设备接缝基础的建设是我国铁路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设备交接作业是指在铁路项目中进行的后续工作,由运营管理部门安排维修人员参与,通过这种方式,操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现有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同时也可以进行系统的培训,做好轨道调试工作,为项目的施工和后期的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经营管理属地化

19972007,我国先后实施了6次铁路提速,在多年的运营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运营模式。该模型在工务段下属的路桥车间和线路车间中进行,它包括了许多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作业计划的制定、静态的例行检查、临时修理和后期的检查。从目前国内高速铁路、普通铁路等运行管理模式的成功应用来看,“地区化”经营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3.维护与标准

(1)修理标准

经过全面的技术对比,再加上科学、高效的计算,一种精确的轨道几何尺寸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并形成了现有的轨道几何尺寸管理体制。这一标准体系为铁路运输设备提供了保障,保障了列车运行的平稳。

(2)修理工作

国内铁路工务建设维修分为周期性检修、常规检修和临时检修,检修作业主要由大型维修机械和小型机械来完成。大致分为若干个部分:

1)临时检修任务

在线路上发生各种不正常情况时,采取的临时维修措施,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使用而采取的维护措施。包括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和轨道板的临时维修等;

2)常规养护任务

为了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转,保障列车的安全,日常保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保证列车的正常工作,必须将人工加载和检验的结果相结合,才能保证列车的安全;

3)周期检查

为了让设备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需要定期进行系统的维修,以便延长设备的寿命,例如轨道的磨削和道床的维修,一年一次。在维修工作中,许多大型的维修设备和小型机械,都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高的运行精度。

、设备监控和检测

1.自动化的检测和监控

我国铁路工务机械的检测和监控,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并在运行条件下对特定路段和结构进行全天候、实时的监测。

1)制定监测标准体制

经过国内铁路多年的研究和实车试验,以及多项国内外基于标准的铁路运营实践试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静态试验规范体系。

2)轨道动态检测

国内铁路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检测车、检测器等设备,定期对线路状态进行定期检测,而检测车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维修;列车上设有线路测试设备,每日监控线路;轨道构造的状态检测与巡视根据周期开展。钢轨探测通过探伤车与小型探伤仪处理。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和方法,可以对铁路工务建设进行全面的科学检验和24小时的监测,对施工设备的质量情况进行及时了解,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设施静态检测

静态测试以精测网为基础,进行严密的沉降监测。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特定路段的线路状态进行检测,例如大跨径桥梁、复杂地质路段设置监测平台,并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测。

2.全寿命期限的数字化管理

为确保铁路公用工程管理规范、高效、精准,我国铁路对铁路公用工程场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检验监测、维护保养等实施了数字化管理。基于GIS的平台对运营过程中的动静态检测数据、维保维修数据等进行智能综合分析,为各类维保维修决策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实现集中管理完善铁路技术监督、检验和维修程序,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投资、确保安全运行的目的。

结论:目前,我国铁路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列车运行量的不断增长,运行周期的延长,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我国铁路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引进科学技术,正在研究铁路设施养护规律,处理管理运维阶段面临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国宁.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护与管理探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 (012):132133.

[2]李晓明.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9, (014):116117.

[3]郭毅飞.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J].居舍,2018, (026):150-151.

[4]张文国.浅谈高速铁路工务设备运营维护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0, (030):283284.

[5]吴细水.树立严检慎修理念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J].中国铁路,2014, (01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