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范云卓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建筑功能更加完善,暖通空调的使用有效保证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成为建筑工程中重要部分。但在暖通空调使用中,其在建筑耗能中占比较高,且需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与当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相悖。能够在建筑暖通空调中有效使用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间接保护生态环境。对此,需加大对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认识和研究,以完善其应用。文章阐述了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存在问题,探讨了具体应用内容,以及进一步优化的措施,以为实际提供参考。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建筑工程;应用优化

经济发展推动下,我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但其中能源消耗问题也愈加突出。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建筑能耗,可以达到27%,且在不断增长中。民用建筑中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等造成主要能耗,且占比可以达到50%~60%。由此可知,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必须合理应用节能技术,更深入考虑暖通空调的节能需求,降低其运行能耗,减少社会发展负担。

1.暖通空调节能重要性

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能耗占比大,且城市化发展中,暖通空调在建筑中的使用愈加广泛。此趋势下,暖通空调形成能耗将会不断增长,进一步激化能源供求矛盾。同时,暖通空调系统中多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电能,各类能源不断消耗下,会导致地球资源匮乏,严重影响环境,出现酸雨、飘尘等环境问题。总之,能源消耗加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夏季人们使用空调系统更普遍,如果暖通空调系统可使用有效技术节能,则利于缓解夏季电力紧张问题,并减少能耗,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

2.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中存在问题

2.1技术层面问题

(1)水循环。根据当前暖通空调使用情况来看,在整个空调中央系统中,空调水系统的水循环是最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安装水系统中央空调过程中,水循环为关键部分,其施工质量关系着整个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质量。如果在使用暖通空调系统过程中,忽视了对系统水管的必要清理工作,则容易产生堵塞问题,并且施工中施工各环节配合不当,也容易出现管道错乱的问题,严重影响管网质量,出现水循环不顺畅的情况。

(2)水凝结。在当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应用中,经常出现结露滴水的现象,要解决该问题需了解其产生原因。首先,暖通空调系统中冷冻水管、阀门保温性较差,管道外壁上空气容易遇冷而凝结,之后就会出现水滴。其次,设计不合理以及施工不当,导致设置的空调凝水排水坡道不合理,坡度较小而造成滴水现象,以及未按照规范安装风机盘管的积水盘,存在不够平稳的情况,容易导致盘内排水口堵塞。最后,积水盘底部易二次凝结滴水。对此,需高度重视施工控制,合理处理易出现问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安装标准作业。

(3)噪音污染。暖通空调出现噪音的原因第一是安装质量不符合设计标准,第二,安装工艺不规范,导致暖通空调存在质量缺陷。第三,暖通空调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没有定期清理的情况下易产生噪音[2]

2.2缺乏相应评价机制

在当前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项目建设中环保、节能理念持续涌现,在暖通空调系统中也出现了不少节能技术。但实际操作中,不同的设计人员其出发点不同,设计结果也就存在差异。行业本身缺乏有效、完善、统一的评价机制,导致无法客观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化措施

3.1加强节能设计

在设计建筑暖通空调过程中,需加强节能技术设计,可使用封闭循环模式,对其排水管、阀门采取保温措施,以避免运行中水凝结,以及降低暖通空调运行能耗。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定期清理管道污垢,防止出现堵塞的情况。

3.2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

为改进传统暖通空调中人工控温的方式,可以选择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温度调节方式,形成智能化温控。在建筑室内外温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暖通空调自动停止运行,自主调控温度模式下可减少运行能耗。

3.3新能源节能设计

当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使用新能源可以缓解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将新能源应用到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比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了对别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时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3.4完善节能设计评价机制

形成完善的暖通空调节能评价机制,可以极大便利对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估,并对设计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处理,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施工人员也需根据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安装操作,安装中不可损坏暖通空调。

4.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4.1太阳能技术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中,太阳能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在于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太阳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暖通空调节能效果,实现降耗目标。具体应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当地太阳辐射、气候条件、设备特点等因素,以实现合理应用。特别是要关注其中热水装置和暖通空调装置间能量转换。具体使用中,太阳能可以转换为热能,集热设备采集太阳光热量后,经热导循环系统将其导入换热中心,再进入底板采暖系统,由电子控制仪器控制水温。雨雪天气下,可以自动切换到燃气锅炉辅助加热,保障供暖需求。还可利用集热装置产生大量免费热水。在其系统中主要包含集热器、换热水箱、循环控制中心等组成部分。

4.2变流量技术

使用变流量技术有利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空调暖通系统过程中,需根据当地不利气象条件,合理选择负荷和设备。因此暖通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的设计负荷要大于实际负荷,且实际负荷处于变化当中。因此,空气和水作为冷量和热量的载体,受空调暖通系统实际负荷变化影响,其流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体现出节能效果,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同时,在负荷要求时刻变化下,实现了暖通空调系统动态控制[3]

4.3热能回收技术

常见热能回收技术就是冷凝热技术、排风余热技术。冷凝热技术是通过回收冷凝模式制冷作用下冷凝热,对生产生活用水、空调用水加热,最大程度发挥冷凝模式制冷作用。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控制有害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风余热技术则是回收利用排风、送风的热能,以净化室内空气,还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借助新风系统压力排出室内空气,既可以减少新风系统负载,还提高了热能回收效率。

4.4建筑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当前不少城市以天然气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相比简单的直接燃烧方式,可以先由燃气发电,发电后的余热可以用于供热、制冷,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这种模式下,大型建筑自行发电解决用电负荷,且保障了用电可靠性,减少了输电和用电损失。同时余热利用下,供热和空调能耗减少。建筑全年电负荷、热负荷、冷负荷稳定的建筑工程中,这种方式可发挥出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

4.5冷热泵技术

冷热泵技术的应用中,需要一项必要条件,即相应机组与地源、水源、空气源等能源之间的耦合,以顺利实现空调系统制冷、制热功能,满足建筑制冷和采暖需求。比如在热泵使用中,可以通过热能低温处向高温处逆循环提供热量,充分利用低品位热量,顺利实现热能供应目标,还可减少能耗。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下,降低了能源损耗,改善了室内居住环境。因此需合理运用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引入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合理利用各类新能源,依据节能标准科学设计暖通空调方案,达到质量与节能的双重保障。

参考文献:

[1]管志广,王志军.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22):100-102.

[2]谢勇.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3):72-74.

[3]朱楠杰.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