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模式实现富民兴村——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河东店村发展观光旅游业壮大集体经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8
/ 2

探索发展模式实现富民兴村——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河东店村发展观光旅游业壮大集体经济

薛宝全

(汉中市汉台区农村合作经济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河东店村为例,剖析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探索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观光旅游+”,对全市乃至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观光旅游;乡村振兴;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河东店村

河东店镇河东店村位于汉台区北部15公里处,地处秦岭山脉南麓,31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是河东店城镇集镇规划中心区,集镇人员流动频繁,是汉台区北部商品交换聚集地。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685户1737人,耕地290亩,果园800亩,渔塘100亩。集镇商业服务、桔园休闲生态观光和餐饮养殖成为村内主导产业。

1.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1发展柑橘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河东店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柑橘产地,所产柑橘色泽鲜亮,酸甜适中的口感深受国内各大市场的青睐,产品远销新疆、内蒙、青海等14个省区。近年来,作为中国优质柑桔的主产地之一,河东店村围绕“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产业”的思路,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扶持柑桔龙头企业和柑桔专业合作社,走精细化务作、专业化生产、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创建出“褒河蜜桔”标志性品牌。为不断加强“褒河蜜桔”地理标志品牌商标使用和市场开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指导果农在生产的各环节持续推广和应用生物防虫、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大力推行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积极建设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使全村柑桔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柑桔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柑桔之乡”。目前,全村柑桔种植总面积达到800亩、产量2000吨、接待游客50万人,产值超过400万元,年出口500吨。                                                                                                          

1.2盘活利用老旧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对原有老农贸市场重新进行改扩建及功能分区,建设蔬菜交易大棚、综合楼和配套附属设施。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负责农贸市场管理,管理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定效考核。先由村三委会每年根据农贸市场具体工作量进行人员编制及工资确定,然后参照周边市场,对农贸市场内的商铺及摊位出租收入进行市场评估,评估后扣减人员和管理支出,交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运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村三委会收入评估的90%进行费用上交,10%留给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激励奖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体对人员管理及农贸市场运营区块进行划分,制定不同区域的招商标准,差异化制定商铺及摊位出租价格。

1.3开展自主经营,发展集体产业。为持续保证集体经营收益和农民的利益,在充分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整合集体资金及党员入股资金,投资建成草帽面馆。该面馆位于褒国古镇门户位置,总营业面积近2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万元,其中,试点资金投入25万元、党员入股5万元,收益按股分红。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可同时满足60人就餐。主要经营有本地人喜爱吃的扯面、牛肉面、杂酱面等6种面品和关中肉夹馍,以及褒河咸水鸭、海带丝、花生米等10余种凉菜,同时,配有褒河蜜橘鲜啤酒,褒河包谷药酒等地方特色酒水。该面馆所有原材料由褒盛超市统一配送,新鲜食材全部由花果山上家庭农场和专业台作社集中供应,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标准。

2.取得的成效

2.1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农贸市场通过硬件设施的提升,吸引了商贩,提升了内部经营活跃度。村集体通过商铺和摊位出租,开辟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资源的统筹调配,比如增设贫困户及残疾人免费摊位,为弱势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农贸市场摊位和商铺租金收入,一是减轻了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负担,二是增加了全村每人每年100元以上的稳定分红收益,如草帽面馆对党员个人投入在试营业期间采取6%的保底分红,正常经营期间,在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每年按最高不超过20%进行收益分红。

2.3保障了基层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班子为民办事能力,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加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如草帽面馆是农村综台性改革试点确定的项目之一,建成此面馆是落实区委关于农村党建工作“书记抓书记”的大胆尝试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行动。面馆从策划、设计、装修到筹资、管理、运营由镇党委书记带领村党支部书记全程参与,村党支部书记宣传、动员普通党员和群众积极入股。面馆的日常管理委派一名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并以此为模式,复制出褒河羊肉馆、面皮馆等20余家特色餐饮店,以达到创建成为党员食品安全示范街之目的,为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了资源。

2.4是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鼓励村党员干部领办新型经营组织,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法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7家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制度,建立了红黑榜制度,评选了一批“好婆婆”、“好媳妇”,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归属感。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3.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还需加强。村内公共设施还不健全,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好,发展集体经济途径少,方式单一,群众参与热情不高,集体经济壮大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成效不够明显。二是集体经济发展中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

4.今后发展思路

4.1继续狠抓创新。加强政策理论学习研究,拓展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想方设法发展新业态,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让广大群众更多分享改革红利,推动村强民富。

4.2继续狠抓提升。加强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下功夫研究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做法。

作者简介:薛宝全,男,1964年生,陕西汉中人,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