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手术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胆囊手术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对比分析

熊毅

平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499

摘要:目的:比较胆囊手术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入即刻、插入后15min、拔除即刻及拔除后3min HR、MA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胆囊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手术;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

胆囊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结石、息肉、肿瘤等胆囊疾病的主要方法,应用广泛。采取有效的麻醉方法对于保证手术效果及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全麻是胆囊手术常用方案,由于术中需要建立人工气腹,对患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大,采用全麻方法可保证麻醉效果。气管插管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患者气管及咽喉感受器的刺激较大,可能会引发心血管副反应,难以保证手术安全性[1]。喉罩麻醉是一种新型人工气道麻醉技术,目前在临床也能够与广泛,有助于缓解应激反应,减少气道损伤,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基于此,本研究以上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0例和15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55.27±4.09)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27例,非结石性胆囊炎8例;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9例和16例,年龄区间43~75岁,平均(55.81±4.24)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29例,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

入室后对全部患者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局麻后穿刺桡动脉,连接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术中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两组均接受常规麻醉诱导,进行低流量面罩吸氧。之后采用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咪达唑仑、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0.4μg/kg、0.3mg/kg、0.04mg/kg、0.12mg/kg、0.3mg/kg。

对照组待患者意识丧失后置入围观,在喉镜辅助下进行气管插管,有效固定导管,与呼吸机连接后维持术中通气。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方法,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合理型号的喉罩。将气囊中的气体彻底排空,将适量水性润滑剂涂抹在套囊和尖端部位,患者头部后仰,口腔张开,通过喉罩置入咽底部,存在阻力感立即停止,采用测压仪严密监测通气囊压力,固定喉罩并连接呼吸机。

1.3观察指标

(1)将两组术中喉罩或导管置入前(T0)、置入即刻(T1)、插入后15min(T2)、拔除即刻(T3)、拔除后3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进行对比。(2)记录两组术中麻醉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中不同时间点HR、MAP对比

T0时两组HR、MAP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1、T2、T3、T4时刻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术中不同时间点HR、MAP对比

组别

例数

指标

T0

T1

T2

T3

T4

对照组

35

HR(次/min)

71.93±6.05

90.45±12.63

88.63±5.02

88.15±5.26

88.93±5.41

MAP(mmHg)

10.14±2.33

13.92±2.25

12.97±2.15

14.02±2.05

14.25±4.17

观察组

35

HR(次/min)

72.05±5.89

75.27±6.52*

72.64±3.77*

73.17±3.45*

73.02±4.01*

MAP(mmHg)

10.76±2.05

110.2±1.83*

10.65±1.84*

10.62±1.83*

11.02±3.1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咽喉疼痛,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出现2例呛咳,3例咽喉疼痛与2例胃肠胀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气管插管麻醉虽然能够有效维持术中患者的通气,但是置管及拔管时极易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持续时间约3~5min,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神经系统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这类应激反应通常对患者无明显影响,但是中老年患者的耐受性较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极易引发麻醉风险。术中维持相应的麻醉深度,确保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是手术麻醉的重要内容。喉罩麻醉不会对患者循环系统造成较大影响,能够为胆囊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T1、T2、T3、T4时刻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采用喉罩麻醉效果确切。主要原因在于采用喉罩麻醉时,置入操作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喉镜暴露声门,同时也无需进入患者气管内部,所以能够减少术中操作的应激反应,且喉罩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咽喉的解剖结构,能够使导管前端和喉前庭连接为一条直线,避免进行插管和拔管操作过程中对患者气道和声带造成损伤,因此有助于缓解应激刺激[3]。另外,喉罩麻醉无需进入气道内部,能够避免刺激内部迷走神经,减少低氧血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胆囊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齐峰. 胆囊手术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72-73.

[2] 杨凌. 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J]. 吉林医学,2021,42(5):1198-1200.

[3] 陈亚莉,邵建强,刘吉兰. 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9,43(5):7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