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绝经前后诸证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绝经前后诸证临床疗效观察

卢香琴1

上杭县中医院 中医妇科 364200

【摘要】目的:探究肝郁气滞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采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肝郁气滞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清肝解郁汤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MEN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MENQO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MENQOL评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清肝解郁汤可显著减少本研究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清肝解郁汤;肝郁气滞;绝经;生活质量

绝经前后诸症主要是指女性在断经前后以腰酸背痛、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为主的疾病,临床将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临床治疗多采用西药,主要以激素类药物为主,但长期服药极易出现不良反应。我国中医学中无此病记载,依据临床症状多见于“脏躁”、“年老经断复来”、“郁证”等,通过口服中药治疗。清肝解郁汤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养阴功效。本文以本院80例肝郁气滞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为例,探究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80例肝郁气滞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深入分析,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40例,对照组年龄45-55岁,平均(50.15±2.36)岁;病程1-2 年,平均(1.91±0.51)年。观察组年龄46-54岁,平均(50.20±2.47)岁;病程1-3年,平均(2.02±0.14)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科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症状时间>3个月;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激素相关恶性肿瘤;③近期激素治疗患者;④研究期间退出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生产企业:DELPHARM Lille S.A.S,分包装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679,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38,规格:1 mg)治疗,餐后口服,1 mg/次,1次/d,餐后口服,连服21 d后停药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始服1周后开始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生产企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715,规格:2mg),2片/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同时使用清肝解郁汤治疗,方剂组成:山药15 g,陈皮、柴胡、熟地黄、菟丝子、知母各12 g,川芎、白芍、香附、山茱萸、枳壳、鳖甲各10 g,甘草6 g。若患者汗多,可加用五味子9 g,白及12 g,浮小麦15 g;若患者皮肤干燥、瘙痒,加蝉蜕8 g,防风12 g;若患者严重头痛、眩晕,加天麻、钩藤各10 g,牛膝12 g。1剂(早晚分服)/d,水煎服,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包含月经紊乱、烦躁易怒、心悸失眠、面浮肿胀等项目,各积分由无到重分别记0、1、2、3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成反比。

(2)采用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MENQOL)评估,包括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几个维度,共29个项目,各项目0-6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月经紊乱

烦躁易怒

心悸失眠

面浮肿胀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0)

2.45±

0.48

0.57±

0.11

2.22±

0.39

0.60±

0.10

2.20±

0.38

0.61±

0.13

2.06±

0.43

2.01±

0.40

观察组(n=40)

2.42±

0.49

0.24±

0.02

2.19±

0.37

0.22±

0.03

2.21±

0.39

0.25±

0.04

2.03±

0.39

0.27±

0.03

t

0.277

18.668

0.353

23.020

0.116

16.740

0.327

27.435

P

0.783

<0.001

0.725

<0.001

0.908

<0.001

0.745

<0.001

2.2 对比两组MENQOL评分

治疗前,两组MENQO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ENQOL评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MENQOL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血管舒缩症状

心理状态

生理状态

性生活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40)

9.52±

2.68

7.02±

2.12

24.50±

4.21

14.66±

1.72

52.33±

4.90

26.72±

3.87

9.50±

1.26

5.02±

0.85

观察组(n=40)

9.83±

2.70

3.47±

1.72

23.46±

3.30

9.29±

1.68

51.56±

6.82

18.36±

3.72

9.53±

1.32

2.62±

0.88

t

0.515

8.224

1.230

14.126

0.580

9.850

0.104

12.406

P

0.608

<0.001

0.223

<0.001

0.564

<0.001

0.917

<0.001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绝经期女性常见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激素水平降低,多于绝经前2~8年至绝经后1年出现该疾病,因患者个体差异,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3]

该疾病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女性绝经前后,任脉空虚,精血津液不足,致情志不畅、肝气不疏、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临床治疗以疏肝解郁、补肾养阴为主[4]。清肝解郁汤方剂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功效;香附、枳实可滞消积、理气宽胸;熟地、山茱萸、鳖甲、菟丝子具有补肝益肾、滋阴潜阳功效;川芎、芍药可活血行气、养血合营;山药具有健脾益气功效;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效;甘草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功效。诸药配伍可疏肝理气、滋水涵木[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MENQOL评分较对照组低,可能是因清肝解郁汤可起到疏肝解郁、滋水涵木功效,通过加减治疗,有助于减少临床症状。其中,熟地黄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同时还可改善中枢神经功能;山药可滋阴补阳,同时加快新陈代谢;山茱萸药材还可改善机体循环系统与免疫系统。

    综上所述,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方面,清肝解郁汤可减少临床症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凌艳,徐小洁.养阴解郁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证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3):182-185.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5-149.

[3]曹银萍.养阴解郁疏肝汤辅助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7):74-78.

[4]李薇薇,夏征,刘磊,等.方证相应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验案五则[J].环球中医药,2021,14(8):1517-1520.

[5]刘奇英,王萍.王萍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