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3

坚持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王超

浙江大唐国际绍兴江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绍兴  312366

摘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能源央企践行党中央新发展理念的政治使命,更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能源央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文中就坚持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释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并就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时指出: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党中央多次重要会议对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行阐释,其内涵和要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这些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为我们抓好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能源行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双碳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

二、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原则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能源企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和认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治担当,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实际行动。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解放思想。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行为方式的改变。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力学笃行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切实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功。

)坚持科学引领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大电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太阳能、风电、抽水蓄能等非化石能源,着力提升非化石能源装机和电量比重;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储备和示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力。

)坚持创新驱动抢抓能源技术革命战略机遇,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型高效燃机、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及氢能等项目,研究掌握新技术新业态。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数据资源,积极推进综合能源和智慧电厂建设,提升能源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实现由能源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变。

三、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技术在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加大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积极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数据揭示,2009-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专利数量持续攀升,其中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和生物燃料专利数量分别增幅443%、256%和211%。与此同时

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2019年,氢能产业专利数量迅速增长,自2014年起年均增幅约30%。我国也在以更大力度推进新能源先进发电技术、先进特高压电网技术、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绿色氢能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第四代核电核能技术攻关,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储能、清洁能源利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融合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结合,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此外,随着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震荡,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俄乌冲突加快外部环境变化,在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大势下,能源安全再次摆在国家战略核心的位置上尤其是2022年迎峰度夏以来,煤电的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再次凸显。

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此外,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电源的开发建设,统筹推进风电、光伏、核电、气电、清洁煤电水电、抽水蓄能、氢能、储能、综合能源等能源业态开发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筑牢能源安全保障基础确保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正成为推动中国兑现碳中和承诺、发挥全球气候综合治理领军作用的重要途径,必将引领人类社会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历史潮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光伏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推进规模化、一体化、梯级化开发深入研究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加快实施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风电方面近海风电的发展方向是平价上网,而前沿技术发展焦点则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包括漂浮式海上风电、风电制氢、海洋牧场、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等关键领域。因地制宜开发陆上集中式和分散式风电。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第四代核电技术包括气冷快堆系统、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系统、熔盐反应堆系统、液态钠冷却快堆系统、超高温气冷堆系统、超临界水冷堆系统。全球首座四代核电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已成功并网,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双碳目标要求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推进核电余热供暖。

(三)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增量煤电方面,要按照供电煤耗和超低排放国际先进标准,发展清洁高效煤电。,国家出台了煤电耦合新能源的政策,提出了两个联营要求清洁高效煤电与煤炭、新能源实质性联营),切实推动能源保供安全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存量煤电方面,要加速推进三改联动,研究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完成设备综合升级改造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适时应用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推动火电进一步低碳发展。大力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和电热水冷气多产品联供项目,推进项目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因地制宜布局新型储能项目。紧跟国家新型储能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关注电力市场化改革催生的辅助服务需求,结合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因地制宜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探索大规模储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加电力市场运营机制与商业运营模式。积极拓展用户侧储能应用,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创新发展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以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为重点开发服务对象,积极布局分布式和集中式能源站建设,提升多能互补能力。以大型燃煤、燃气热电机组为主能源动力站,推动三改联动,不断提升机组清洁高效和灵活性水平;以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补充,实现多个供能系统协调配合运行,搭建以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智慧数字为主要架的综合能源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能源管家服务,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工程示范。

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制氢环节中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因匹配可再生能源波动负荷特性已逐步推广商业应用,更高效的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储运环节,超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是重点研究方向。利用环节,膜电极、双极板、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是氢燃料电池的重点发展方向,氢燃料电池在交通和储能电站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前景。氢燃机也是氢能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能更好发挥氢的能源属性。

高水平建设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瞄准国际能源科技发展的前沿,着力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大力培育国家级能源协同创新平台。围绕能源清洁低碳技术、氢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综合能源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以大项目为载体同步实施科技创新投入,积极争取科技研发经费及资源,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构建高效科技管理体系。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建立科技孵化体系,探索建立科技孵化基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和创新团队培育。鼓励科技成果转换,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开展技术示范的产学研结合、上下游衔接的创新格局。赋能科技部门职能,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综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能源央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双碳目标促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J].华北电业编辑部.华北电业.2021,第003期

[2]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喻小宝,郑丹丹,杨康.华电技术.2021,第006期

[3]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若干问题思考[J]. 余国,姜学峰,戴家权.国际石油经济.2021,第011期

[4]优化电力消费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J].秦红涛,田钧. 统计理论与实践.2021,第003期

[5]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洪银兴.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020,第0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