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邵静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9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予以偏头痛患者心理护理在改善其负性情绪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展开分组,最终分成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6),分析两组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与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4.16±3.32)分、(23.13±3.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7.42±5.25)分、(34.51±3.85)分;观察组在饮食、运动、睡眠、用药方面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9.58±6.82)分、(72.12±6.74)分、(67.83±5.79)分、(65.45±5.52)分,均较对照组的(48.79±5.26)分、(42.03±4.37)分、(45.25±4.88)分、(51.20±5.65)分高;均P<0.05。结论: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加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较大限度上改善其负面情绪,同时提高其护理依从性。

【关键词】偏头痛;心理护理;负性情绪

偏头痛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通常呈周期性发作,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畏光、呕吐等症状,一段时间后头痛症状可再次发生,睡眠后头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不会达到根治的效果,还需配合用药、护理[1]。偏头痛的发生常伴随一定的精神问题,有学者提出情绪管理在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患者情绪波动[2-3]。故本文就展开心理护理在偏头痛患者中产生的作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研究对象为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共5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6例患者中,有17例为女性、9例为男性;年龄:34-75岁,均值:(54.59±4.83)岁。观察组(26例)男女比例为16:10;年龄在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1±4.75)岁。入选者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精神分裂症、存在认知障碍等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根据医嘱予以患者相关药物、解释用药剂量、服药方法,叮嘱患者清淡饮食、注意饮食禁忌、简单进行健康教育、调节患者的睡眠、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中应保持热情的态度,保持平易近人,注意沟通细节,从中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肢体安抚与语言鼓励,在交谈中暗示其疾病治疗成功的把握,增加其自信心;当患者表现出激动、厌恶、郁闷等情绪时采取宽容的态度,与家属共同安抚其情绪,耐心劝导,说明负面情绪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冥想、自我暗示等调节自己的情绪;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等进行自我放松,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的负性情绪,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严重。从饮食、睡眠、运动、用药4个方面分析两组的护理依从性,各方面分值均为0-100分,评分与依从性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经过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通过护理后,两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大,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26

56.89±7.14

37.42±5.25

53.38±5.92

34.51±3.85

观察组

26

56.91±7.03

24.16±3.32

53.45±5.85

23.13±3.17

t

-

0.714

15.473

0.624

18.793

P

-

0.736

0.000

0.589

0.000

在各方面的护理依从性评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饮食依从

运动依从

睡眠依从

用药依从

对照组

26

48.79±5.26

42.03±4.37

45.25±4.88

51.20±5.65

观察组

26

79.58±6.82

72.12±6.74

67.83±5.79

65.45±5.52

t

-

13.028

17.783

16.893

10.25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偏头痛患者中,以往临床常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容易忽略患者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心理问题,以至于多数患者没有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不利于其康复[4]。心理护理是利用各种途径与方式在心理上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干预模式,在干预过程中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全面分析患者的身心状态,寻求高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并执行[5]。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较低,护理依从性较高。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期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引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可以使其感到被尊重、被关心,消除其不良情绪。通过心理护理,护患之间的沟通也有所增加,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患者的错误观念,提高其护理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心理护理的帮助下,能够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护理行为。

【参考文献】

[1]姚莎莎.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1):142-143.

[2]王金媛. 对心理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06):254-255.

[3]郑美,刘兆凤,叶玉.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03):153+155.

[4]景丽. 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26):293-294.

[5]王坚. 改善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方式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