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扬儿童文化,让学习实时发生——乐学教室中的语文学习样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畅扬儿童文化,让学习实时发生——乐学教室中的语文学习样态

李真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14000

摘  要: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儿童的精神家园。儿童是我校教室文化的中心,乐学是我校教室文化最鲜明的标志。本文从重构儿童语文学习样态的理论依据、情感基础、认知路径、探究过程四个方面来阐释我们在创建乐学教室文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儿童文化  乐学教室  语文学习样态

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的总和。当儿童在同一教室里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儿童的方式思考、表达、探究、议论、思辨,参与到课程设计所引领的认知活动过程中,产生了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精神活动。儿童立场得以体现,儿童文化得以畅扬,儿童学习生态得以重构,儿童自觉学习得以实时发生。

一、重构语文学习样态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聚焦社会问题中人的作用,关注在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关注每个人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下怎样思考、感受和行动的层面,把认知划分为冷认知暖认知。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齐瓦·孔达研究发现目标和情绪都是作为认知策略的决定因素,它们可能影响我们对认知策略的选择,也影响认知加工的方式。暖认知是指那些受我们愿望和情感驱动的心理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目标和情绪会是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1]齐瓦·孔达认为:动机和情感对判断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形成判断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来实现的。[2]与动机密切相关的情感,个体在执行任务时产生的体验、情绪、心境、情感影响动机。[3]因此,一个融真实情境、知识模型、学习支架、互动性平台、丰富资源为一体的学习场域,暖认知加工发挥作用儿童接受、亲近并投入学习过程这种学习在特定的儿童学习空间——教室中展开,即乐学教室笔者在暖认知理论指导下,着力呈现乐学教室中的语文学习三种样态:认知的情感基础被有形包裹,认知的主观路径有群体支撑,认知的探究过程可直观描画。

二、认知的情感基础被有形包裹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曾论及审美情境的沸腾使日常生活具有审美的意义,儿童的学习应是沸腾状态的学习[4]成尚荣在《为儿童而教》一文中提到沸腾的状态相当于生命在歌唱。我们的语文学习愿景,是让儿童的生命成长在乐学教室中产生歌唱的冲动,得到歌唱的机会,收获歌唱的自信。

教师创建的乐学教室从空间上营造学玩探合一的物理环境,使认知的情感基础被可感的、有形的环境包裹起来,从情感上给予自觉学习的动机。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课《操场上》,在教学时立足儿童的认知特点,将学习内容融于学习空间中,使学习者在沉浸中获得高情感的认知体验。

案例:一年级语文下册《操场上》

1.师:瞧,许多小朋友都跑到操场上做运动了,大家看图,他们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2.师:观察得真仔细!谁来试一试用这样的句式描述图片:操场上真热闹!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真开心!

3.师:老师在教室里放了许多运动器材,你们找一找,说一说它是什么。

4.同学们自由选取羽毛球(拍)、乒乓板、足球、短绳登运动器材,向同学们介绍这一器材的名称或使用方法。

5.师:运动的器材有了,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学生表示想玩一玩。)

6.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玩一玩。

在这个案例中,教室到操场,学习空间变;书本到器材,学习内容更直观;接受到实践,情感体验变饱满。玩中学,玩中探,是儿童可感受的学习理念。以儿童立场设计学习环境,以儿童心理设计认知路径,以儿童文化中外显的天真,去引领儿童开发自身内隐的深沉。

三、认知的主观路径有群体支撑

教室环境是儿童世界,也是精神家园。教室是显性的物理环境,家园是内隐的人文环境,相互作用成完整的学习场域。学习共同体是我们在乐学教室中重点打造的人文环境。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到:共同体具有有意义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这个传统包括了共享的目标、信念系统和体现规范实践的集体故事。这些共享的经验组成一个集体知识库,这个知识库通过一次次互动不断得以重新协商。[5]乐学教室中的学习,向个体与整体提供可探究的学习内容指导儿童在共同体中展开思维交互,进行意义协商,发展成共同的心智和声音。

案例:一年级语文下册《操场上》

1.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刚刚玩了哪项活动?你是怎么玩的呢?

2.请你带着同学们认读这些词语。

3.察黑板上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习生字:打、拔、拍、跑、踢。)

5.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部首和身体部位有关。

6.谁玩的活动主要用脚?请你用这里的运动器材,给大家演示下玩法。(请几位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小朋友是这样玩的吗?要玩得好,有什么诀窍?

同伴交往的作用是儿童文化的发生机制之一。个体与实践共同体的关系中发展了自我的感觉,而这只有通过共同体历史中的文化浸润才能做到。[6]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交流自己的实践经验、生活中的前经验,以及生成的新经验,够了出一条儿童在主观上确认的学习路径。

四、认知的探究过程可直观描画

参与实践的过程,是认知探究的过程是儿童相互观察、学习模仿、建构创新的过程。儿童可以从这样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力,启发彼此的思考力。乐学教室中的语文学习,给儿童提供真实性问题情境,富有挑战的学习目标,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其次,为儿童创设可操作的实习区域,基于兴趣和专长凝聚起的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探究,共享经验,完成任务,展示成果;第三,参照目标,做表现性评估,展现学生的努力过程,给予情感回馈。

案例: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中秋专场

  1. 根据大家对中秋节的了解,老师帮同学们梳理出和这个节日有关的三大板块: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民俗风情。每个版块请2个小组准备相关内容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2.各小组合作实践,根据领取的任务设计展示过程。

3.准备工作结束,指导学生总结出展示交流评价标准。

内容

评价标准

参与度

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相互合作。

自信心

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形  式

形式多样,有创意。

质  量

内容丰富,介绍清楚。

3.各小组汇报表演,同学评价。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中秋专场》这个案例,选取了合作展示环节的组织过程,将静态的知识还原为生活中动态的理解可以转变师生关系,调整伙伴关系,发挥表现型评价的激励作用,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

乐学教室的学习建构以儿童的心智体验为原点,以作为设计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指征,在学习伙伴的群体支撑下增进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处处畅扬儿童文化,让学习实时发生。

参考文献

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M].汪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52.

②齐瓦·孔达.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M].周冶金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56.

齐瓦·孔达.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M].周冶金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57.

④ 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M].汪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52.

⑤成尚荣: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美学特征[J].中国教师,2018(6)

⑥戴维·H·乔纳森 苏珊·M·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3

⑦戴维·H·乔纳森 苏珊·M·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3

⑧戴维·H·乔纳森 苏珊·M·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2.

 


[1] 齐瓦·孔达.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M].周冶金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56.

[2] 齐瓦·孔达.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M].周冶金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57.

[3] 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M].汪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52.

[4] 成尚荣: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美学特征[J].中国教师,2018(6)

[5] 戴维·H·乔纳森 苏珊·M·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3

[6] 戴维·H·乔纳森 苏珊·M·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