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肝性病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预防肝性病护理措施

刘爱娣

广州广钢新城医院  广东广州 510130

摘要

目的:讨论肝性脑病的发病原因,采取预见性观察及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及程度,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识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阅读关于此文章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饮食不当和便秘、肾功能不全、精神刺激及药物因素有关。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做好预见性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及程度,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性脑病;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

引言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严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病症 。原发病多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在其病程中多种因素可诱发HEP。大多数肝病有明确的诱因,及时有效地祛除诱因,可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大大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肝性脑病(HE)常发生在各种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细胞癌及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现就该病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综述如下。

1.肝性脑病概述

1.1 定义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2],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是各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1.2 发病机制

国内外专家学者将潜在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神经毒素学说

氨是促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神经毒素,氨代谢紊乱引起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3]。

1.2.2神经递质变化学说

大脑神经元表面GABA受体与BZ受体及巴比妥受体紧密相连,组成复合物,任一受体被激活可使神经传导被抑制。在氨的作用下BZ受体表达上调。

2.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1感染

严重肝病时病人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感染又加重肝脏损害,加重组织代谢负担,产氨增加,感染的部位最常见为腹膜、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2.2 水电解质紊乱

在严重肝病情况下往往因血浆白蛋白降低、门静脉压力过高等因素产生大量的腹水,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2.3 饮食不当和便秘

肝病患者多肠胃道不太好,经治疗后食欲变强,若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加重了已经衰竭的肝脏负担,血液中的氨未能全部分解,使血液和脑中氨量增加,过多的蛋白质加重了已经衰竭的肝脏负担,使血氨增高和氮质代谢功能不全诱发肝性脑病。

2.4药物因素

肝功能不全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就比较差,药物半衰期延长,大脑敏感度增加,多不能耐受麻醉、安眠镇静药物。药物可直接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造成缺氧加重肝、脑、肾的负担,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引发肝性脑病。

2.5 强烈精神刺激

强烈的精神刺激直接导致大脑缺氧,加重肝损害,大脑细胞缺氧降低了对氨的耐受性,会诱发肝性脑病。

2.6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异常伴有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及稀释性低钠血症,引起水及电解质紊乱。肾脏是排泄氨的主要场所,除排出大量尿素外,在排酸的同时也以NH4+的形式排出大量的氯。肾功能不全肾排氨减少,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8]。

3.护理方法

3.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合理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并按照计划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治疗过程中应告知家属和护理人员对患者镇静剂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②杜绝安全事故,基于肝性脑病患者自身的病情,常会出现情绪失控情况,故医护人员应合理的提高查房频率,并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尽可能的使患者24 h有人陪护,并撤除病房内各种可能危险源。

3.2预见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其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①加强患者病情的观察,医护人员应随时留意患者病情的变化,增加各项相关生理指标的检测,如体温、血压、瞳孔大小等。同时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观察患者的神智是否正常,有无异常举动等。②心理教育,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不断的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肝性脑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其对自身病情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增加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3.2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需要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向家属及患者讲解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饮食有关,开始数日要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1200-1600Kcal),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予鼻饲。

3.3药物治疗的护理

根据血清钾,钠浓度决定应用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患者尿少时慎用钾,明显腹水和水肿时慎用钠。应用精氨酸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使用。乳果糖因在肠内产气较多,可引起腹胀、腹绞痛、恶心、呕吐及电解质紊乱等,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新霉素不宜超过一个月,用药期间应做好听力和肾功能的监测。大量输注葡萄糖时,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及脑水肿的发生。

4.讨论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3]。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约占70%[4]。

5.结论

  综上所述,对肝性脑病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表明,22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后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细致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不仅强调日常护理在患者病情的作用,能够及时的获知患者病情的生理指标变化,同时能够兼顾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对患者疑问进行沟通和处理,鼓励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积极面对,使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疾病治疗理念,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值得临床使用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浚伟,林晓霖,尧化门等.辽宁省建平县丙型肝炎高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的初步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912):746-748.

[2]初春梅.护理干预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渗透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25-226.

[3]王凤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3-44.

[4]胡永萍.预见性护理预防肝性脑病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19,25(12):838.

[5]刘晶,孙玲,勇伟娜,等.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延续护理[J].护理学报,2019,24(2):49-50.

[6]顾洁瑛,钱珠萍.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1(z1):196-197.

[7]张婷,秦玉玲,张巍,等.综合护理措施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2):3452-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