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

李艳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竹6182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康复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一共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后,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而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治疗与康复

前言:心脏骤停在医学上也称为猝死,其是指患者心脏射血功能骤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突然消失,进而引起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生命终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在实施心肺复苏后进行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以及降低致死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是通过选取我院80例患者研究,旨在探讨与分析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影响,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康复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一共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22例,年龄23-76岁,平均范围(61.5±6.5)岁,其中急性脑出血18例,急性心梗死12例,其他原因引起心脏骤停患者1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9例、21例,年龄25-77岁,平均范围(59.8±7.5)岁,其中急性脑出血17例,急性心梗死15例,其他原因引起心脏骤停患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相关统计软件测试对比,无差异,P>0.05,而且研究经过我院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方式、制定合理饮食方案、提供营养支持等基础护理方面。实验组在前面的基础上再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1)脑部复苏护理:可在患者颈部、额部等地方用毛巾湿敷,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可让患者处在亚低温环境治疗,帮助其降低脑部氧代谢率,舒缓脑组织的损伤情况;(2)环境护理:患者病房或者其他生活环境需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通风性要良好,光线柔和不刺眼,让患者身处舒适的环境;(3)体征监测:在对患者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还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如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4)心理干预 :多数患者因其生理上的病痛,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平常应该多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情绪状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消极治疗的患者,应该耐心疏导与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对于患者的家属也应该及时开导,让患者及其家属时刻保持乐观治疗的心态[1]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精神状况佳、无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精神状况恢复较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现象;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甚至情况恶化;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护理满意度按照调查问卷方式评分,满分为100分,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0-60分,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

1.4数据处理

此次数据均采用SPSS22.0系统处理,P<0.05则有差异性。

2结果

2.1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显效病例18例,有效病例11例,无效病例11例,总有效病例29例,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显效病例20例,有效病例16例,无效病例4例,总有效病例36例,总有效率为90%;对比分析,实验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明显,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病例19例,基本满意病例11例,不满意病例10例,总满意病例30例(75%);实验组满意病例21例,基本满意病例16例,不满意病例3例,总满意病例37例(92.5%);对比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重要措施,其是否成功对患者的康复与预后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样,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进行急诊护理干预也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与提高存活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3]

本文通过选取我院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从日常生活、饮食方案、营养支持等方面给予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脑部复苏、舒适环境、体征监测、心理干预等多方面优质护理,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对比分析,发现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后,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而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疗依从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郭瑞,刘学伟,张苗.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价值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2):335-336.

[2]彭思芸.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96-97.

[3]曹雪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1,11(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