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对制度在门诊采血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查对制度在门诊采血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梁凤娟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评价对门诊采血患者进行查对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采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查对制度管理,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采血患者进行查对制度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门诊采血查对制度;不良反应

门诊采血室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之一,每天都重复着看似简单并且枯燥无味的采血工作,但其工作安全、质量及效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其他部门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是检验标本准确性的重要保障。门诊采血室作为医院的门诊窗口,始终存在着患者流量大、患者接触频率高、工作强度大及患者的医疗需求多种多样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门诊采血检查更作为临床疾病及身体健康检查的一种常用手段,不断的得到医院和患者的重视,因为门诊采血工作不仅对患者的疾病或体格的检查结果有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医院形象、服务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2]。本文通过对门诊患者进行查对制度,旨在探究其对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08月至2022年05月门诊采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31.84±1.54)岁,观察组患者30例,平均年龄(31.32±1.34)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精神正常;②不存在其他合并症;③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②患者及家属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查对制度护理,具体内容为:

门诊采血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执行任何治疗护理时,须首先识别患者身份。采血室标本采集环节同时使用3种患者身份识别,主要方法为患者/家属自报信息、护士核查门诊病历信息后口述患者信息,核查的门诊病历信息为四单,包括:挂号单(线上挂号可查看预约记录姓名)、检验申请单、采血费单与血条码单,四单姓名信息一致。至少使用姓名、年龄、病历号等项目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信息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姓名等一项信息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采用标本采集查对制度,具体内容为:严格执行“三查”:即采血前查、采血中查、采血后查。采血前根据检验医嘱,逐项选择和核对检验单信息。准备相应试管,并核对标本种类和试管,确保准确无误。查看采血费正确无误。采血中再次核对姓名和试管。采血后核对姓名,请病人查看回单条码核对姓名。

1.3研究指标

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

比较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可知,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比较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回血

感染

样本不合格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5(16.66)

5(16.66)

1(3.33)

11(36.66)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X2

6.161

P

0.01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比较组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由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统计[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数

对照组

30

15(50.00)

7(23.33)

8(26.66)

22(73.33)

观察组

30

18(60.00)

11(36.66)

1(3.33)

29(96.66)

X2

-

-

-

-

8.332

P

-

-

-

-

<0.05

3.小结

检验科门诊静脉采血室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共有5个采血窗口,规范化的采血流程是保证血液检查优质快捷的第一步。进入夏季以来,门诊患者就诊人数上升,门诊采血量不断增加。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科务会集体讨论,结合门诊采血特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开展星级服务活动,将门诊静脉采血室和血常规采血室的开诊时间提前到每天早晨7点30分[3]。检验科通过弹性排班、信息化普及、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改革管理模式和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及效率,大大缩短患者血液检查的等候时间,缓解门诊区域患者拥堵现状,让患者更快速便捷的完成当日诊疗,减低患者就诊压力。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使采血室服务理念、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门诊采血室的工作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贯穿到日常的工作中,使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重新规划了采血环境,开放了四个服务窗口,引进了自主打印报告机和自助叫号系统,应对采血高峰采取采用备班帮忙抽血,从而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本文通过对门诊采血患者进行查对制度,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通过对门诊采血患者进行查对制度,能够降低门诊采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莉红,秦国柱.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5 (03): 58-63.

[2]任素琴,王玉铎,国希云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 (03):452-458.

[3]许方蕾,孙晓敏,朱丽萍.门急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 (02): 289-293.

[4]丛玉隆,李健.检验科计算机管理网络的建立与应用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15 (03): 3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