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个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宁宁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00

【摘要】目的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睡眠情况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本次临床护理研究的观察者(选取时间2020.06-2021.09),抽签法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眠评分情况以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失眠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失眠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40±0.23、0.93±0.05分,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02±0.21、0.68±0.0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睡眠情况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脑梗死恢复期;睡眠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缺血引起的组织细胞坏死,从而表现为神志不清、偏瘫、肢体麻木、吞咽障碍、构音障碍、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相关调查研究发现[3],脑梗死患者在预后睡眠质量较差,尤其是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恢复影响较大。因此临床护理干预对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本次临床护理研究的观察者(选取时间2020.06-2021.09),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睡眠情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本次临床护理研究的观察者(选取时间2020.06-2021.09),抽签法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个体化护理),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0/20, 年龄范围54-78岁,平均年龄范围66.01±3.10岁,病程时间5-21d,平均病程时间13.12±2.01d;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1/19, 年龄范围50-82岁,平均年龄范围66.10±3.09岁,病程时间4-25d,平均病程时间12.98±2.11d,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日常常规护理干预,主要进行生命体征的维持、营养神经、控制并发症等等。

观察组个体化护理:(1)针对患者进行研究之前进行失眠评分评定,根据患者的不同失眠情况制定相关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2)日常生活习惯指导,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记录患者的整个睡眠总时间,根据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心理疏导和护理,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需要详细的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睡眠质量。(4)药物干预,针对入睡困难,物理及其他护理手段干预后临床护理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结合短效的促睡眠药物进行调节,其中包括佐匹克隆或者是唑吡坦等进行调节。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患者的失眠评分情况,失眠评分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价。

1.3.2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睡眠质量主要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n(%)、计量资料(x±s)分别使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计算,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结果

2.1观察患者的失眠评分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失眠评分14.12±2.09分、观察组14.16±2.11分,两组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对照组失眠评分12.00±1.01分、观察组10.02±2.00分,两组失眠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2.31±0.41、2.88±0.26分,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2.29±0.38、2.91±0.31分,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40±0.23、0.93±0.05分,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02±0.21、0.68±0.0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度过危险期之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的康复效果不佳,其中睡眠障碍为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临床上针对睡眠障碍的患者除了药物干预之外,还需要结合临床护理干预手段,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4]。相关临床研究还发现,心理因素及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患者睡眠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需要及时的进行护理干预[5]

本文通过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现,护理后,对照组失眠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失眠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40±0.23、0.93±0.05分,观察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02±0.21、0.68±0.0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也进一步的得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睡眠情况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浩,梁碧君,麦淑玲.个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8):1541-1543.

[2]邹斯亮.观察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5):950-951.

[3]叶晓春.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恢复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0):1804-1805.

[4]苗文霞,魏善卫.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0):1836-1837.

[5]阳凤华,吴炬,邱镞文,苟升东,刘建红.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8):94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