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矿区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衰老矿区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梁有源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煤炭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大量煤炭资源长期高强度开采,导致地表下沉,农田毁坏严重,水位升高,有的常年积水,有的甚至形成了十几米深的水塘,常规手段很难愈合治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33h㎡良田塌陷;煤炭资源枯竭,矿区及周边加速衰老退化环境破败不堪,一片萧条;采煤塌陷区村庄受地下煤炭开采影响,有的村庄房屋开裂变形,有的甚至成了危房,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待加固或搬迁前,每年汛期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安全度汛越冬。如何妥善处理衰老矿区的综合治理,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煤矿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衰老矿区煤炭综合治理

一、前言

徐矿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坚持互利共赢,做企地协同融合发展的倡导者;坚持创新引领,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快融入地方发展,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徐州打造无废城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徐矿集团在徐州地区历史上共有16对矿井,井田面积297.56方公里,开采影响范围涉及6个区(县)23个乡镇(办事处)160多个行政村(居委会),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24.9万亩。累计投入资金47.85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地22.4万亩;搬迁村庄274个,安置村民4.86万户、16.9万人。有效破解环境治理难题,变采煤迹地为绿水青山,协同推进徐州由城煤灰半城土变成城青山半城湖,创出衰老矿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修复样本。

二、并举,衰老矿区旧貌换新颜

1. 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助推压煤村庄搬迁安置。围绕推进采煤沉陷区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压煤村庄搬迁和治理进程,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矿、村、镇一体化空间格局。将压煤村庄搬迁纳入地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约用地,统一建房,既降低了搬迁成本,又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搬迁安置后的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样板。

沛县泗水河畔,张双楼矿的安国汉之源特色小镇,涉及安国镇政府及6个行政村,坚持“以户定建,以人定房”,安置采煤沉陷区人口4万多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专业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设计,依托安国镇“三诸侯”故里,挖掘汉风特色,房屋类型以小高层和多层为主,庭院式住宅为辅,大大提升了居住品质,建成具有城镇特色、建筑特色、文化特色鲜明的特色集中居住区。镇区占地420亩,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成了“六纵八横”的路网体系。作为江苏省的生态文明示范镇,安国镇的园林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绿荫环绕、花香四溢的公园绿地成为安国镇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街容镇貌整洁亮丽,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2. 以土地保护为宗旨加大沉陷土地综合治理。坚持以增地还耕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对轻微塌陷的土地,运用土壤重构等技术,按照高标准农田进行集中成片治理,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对高潜水位的中度塌陷区,采取“挖深垫浅法”,挖鱼池筑台田,形成上粮下渔的生产模式;推广应用煤矸石预埋充填、规模化疏水减损、区域性水系调整等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土地沉陷对农业生产的损害;将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有机融合,推进山、水、林、田、路、桥、涵、渠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的格局,保障农业多元化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沛县鹿楼镇沙河林场二分场果园位于张双楼煤矿井田范围内,自六十年代开始栽植果木,主要品种有酥梨、苹果、桃,目前全部处于盛果期,受开采影响果园面积1780亩。经过论证,选取其中下沉量较大的地块进行区域降水研究。近两年投入700多万元,通过实施三期疏水减损工程建设,保证了其中780亩果树正常生长,减少果农和企业损失2010万元。

3. 以湿地公园为典范推进沉陷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协同配合,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分类改造利用,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先后综合运用多种技术高标准修复采煤塌陷地,结合区域土地规划,分类改造利用,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养则养,宜景则景。科学选取位于或者靠近城区的连片积水采煤沉陷区,有序进行挖湖引水、土地塑形、景观再造,配合地方政府相继建成潘安湖、九里湖、安国湿地等一批国家级湿地风景区,形成了以潘安湖片区为核心,九里湖片区、安国湿地片区交相辉映的湿地群,打造以汉文化为底蕴的国家级采煤沉陷区湿地保护圈、人文生态圈,带动餐饮、民宿、景区服务等产业发展,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目前,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带动地方综合收入达160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提升;安国湿地公园项目被列入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节点工程,日均

净化近5万吨工业废水,同步解决当地40万亩农田灌溉的问题;九里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提升了徐州市宜居城市含金量。

4. 以节地环保为目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徐州本部矿井关闭后,矿区留下大量土地、房产、铁路、电网等资源,徐矿集团坚持开放共赢,主动融入地方规划布局、开发。在关闭矿井原址上建成了多座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电厂。华美热电替代徐州市区100多台小锅炉,保障徐州西城区居民供暖和工业用气;徐矿电厂综合应用污掺烧技术,每天处理焚烧污泥达480吨,接近徐州市日污泥产生量的80%。利用庞庄矿工广建设的淮海大数据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唯一高标准、大型化、低能耗的数据中心,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A级认证。利用120多公里铁路专用线资源发展现代物流,每年可为地方贡献税收3亿元。高端物流园、临港产业园、生态旅游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项目在老矿区原址上先后拔地而起。依托自有采煤塌陷地资源,抢抓整县制光伏发电政策机遇,协调地方加快推进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三河尖矿塌陷20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加快落地,聚力构建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光伏+”新场景,探索传统能源企业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的可行路径。原权台煤矿遗址变身创意园。该项目位于徐矿集团权台煤矿生产区旧址,占地230亩,以“用好煤资源、深挖煤文化、做透煤文章”为主旨,着力打造集工业历史景观、科技博览、文创商业、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煤矿遗址创意园。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作为“城市修补”的典型案例,与以马庄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协同发展,创造性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推动潘安湖片区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具活力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三、结论

徐矿集团在本部探索的同时,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到三秦大地、天山南北。在陕西宝鸡建成的我国第四代智能化矿井郭家河煤矿,出煤不见煤、是矿不像矿,被评为全国第七家生态文明矿井。在新疆阿克苏建成的天山矿业公司被喻为戈壁滩上的花园式矿井,为新疆地区产能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先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的井工煤矿。在陕西宝鸡建成的年产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日产创全球同类装置最高水平记录,质量全部保持欧盟“AA”级标准,被评为中国煤制甲醇最具影响力企业。

徐矿集团将遵照习总书记视察潘安湖作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指示精神,继续探索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新实践,坚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地方,贡献地方,推动采煤沉陷区生态文明建设抒写更加辉煌篇章。

参考文献

[l]张克兵.淮南谢矿区采煤塌陷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J].能源环境保护,2013275):51-53.

[2]李凤明.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11163):8-10.

作者简介:姓名 梁有源(1982.05-),男 .贵州遵义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采煤塌陷区绿色技术研究与应用,邮编221000,工作单位: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采煤塌陷区绿色开发、村庄搬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