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浑南区近郊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沈阳市浑南区近郊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研究

周佳鑫

沈阳建筑大学

摘要:农村居民点作为人地关系各种矛盾的焦点,其空间格局在此背景下也在持续演变,在农村居民点演变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无序扩张、空心化、形态复杂等多种农村问题,给农村发展及规划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沈阳浑南区近郊农村自1995年到2020年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进行研究,分析其演变规律,希望能对未来的村庄规划作出前期参考。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在不断的扩张(农村人口自2000年到2020年,减少了41892万人[1];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位于城镇边缘的农村被城市扩张所吞并(1996至2020年我国农村数量减少了12万个);农村村庄用地自2005年到2020年增加了789.36万公顷[2]

2.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农村居民点,本研究中农村居民点的含义为:县城以下以农村人口为主的聚居地,是承载生产与生活的场所,包括农村宅基地、商业服务、村办企业、仓储、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用地。

2.2 研究范畴

研究选取沈阳市浑南区李相街道、祝家街道、王滨街道作为研究的空间范围。

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选取为1995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6年和2020年。

2.3 数据获取与处理

本研究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平台获取遥感影像并通过ENVI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增加数据精确度。

通过高德地图将获取的不属于本研究的AOI数据导入Arcgis与之前的数据选择擦除工具进行处理,擦除非农村居民点用地,最终获得1995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6年、2020年6个时间段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图。

3.沈阳浑南区近郊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分析

3.1农村居民点规模演变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纠偏,得到了1995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6年、2020年6个时间段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并通过Arcgis 10.2对不同时段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指数进行分析。获得各研究时段的农村居民点数量(NP)、农村居民点密度(PD)、居民点总面积(CA)、居民点平均面积(AREA)、居民点形状指数(LSI)等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指数,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农村居民点空间规模变化

1995年-2020年,沈阳市浑南区近郊农村居民点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和农村居民点数量呈现逐渐增长趋势;

农村居民点数量(NP)由1995年的390个增加到2020年的758个(增加了94.36%);

农村居民点总面积(CA)由1995年1586.59ha增加到2349.18ha(增加了48.06%);

农村居民点密度(PD)由0.25个/ha增加到0.32个/ha;

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AREA)由4.07ha减小到3.10ha;

1995年-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面积持续增长,在2010年-2016年增长量较大增加了384.38ha,增加了20.32%;

2)农村居民点数量变化

1995年-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数量持续增长,在2006年-2010年和2016-2020年两个时间段增长量较大;

3)农村居民点数量与面积

2006年-2010年在居民点数量增加量最大的期间居民点面积的增幅较少;2010年-2016年居民点数量增加量较少时,居民点面积增幅较大;

农村居民点数量与面积的年均变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3.2农村居民点聚集演变

利用Arcgis10.2 Spatial Statistics tools中的平均最近邻工具,计算得出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最近邻指数:

1)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

1995年-2006年的平均最近邻指数ANN在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点空间聚集态势减弱;2006年-2016年的平均最近邻指数ANN在不断减小,农村居民点空间的聚集态势增强;2016年-2020年平均最近邻指数ANN增加,农村居民点空间聚集态势减弱。在全时段中农村居民点空间的聚集程度都是显著聚集;

2)全局空间自相关—高/低聚类(Getis-Ord General G

1)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高/低聚类(Getis-Ord General G)分析

1995年-2020年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空间高/低聚类(Getis-Ord General G)的指数G值均小于E(G),农村居民点空间呈低值聚集;且Z值均小于-1.65,P值均小于0.10,聚集模式的随机结果可能性不到1%;

1995年-2006,2010年-2016年Z值逐渐增大,低值聚集显著性降低;2006年-2010年,2010年-2020年Z至逐渐减小,低值聚集显著性增加。

2)标准差椭圆分析

结合研究区域1995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6年、2020年6个时间点农村居民点分布情况,利用标准差椭圆对其方向分布进行测度,得到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方向分布标准差椭圆。根据标准差椭圆及其相关系数对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各时段空间方向分布格局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1)农村居民点中心位置偏移方向分析

标准差椭圆的中心为算术平均中心,在研究过程中赋予居民点面积为权重,最终为加权平均中心,能够反映居民点空间数据的整体偏移情况。
    研究区域的中心位置向东北偏移,其中2016年时偏移最远,2016年-2020年时向西南偏移;

2)农村居民点空间方向性分析

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的扁率为椭圆长轴与短轴的差值,能够表示空间数据的方向性;

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扁率在1995年-2001年期间增加,代表整个研究区域在此期间的方向性增强,2001年以后扁率持续下降,方向性也在持续减弱;农村居民点的标准差椭圆方向为东北-西南向;
    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方向与三个街道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方向相反,研究区域的方向性为东北-西南方向,其方向与沈阳市建成区切线方向平行;李相街道、祝家街道、王滨街道居民点标准差椭圆方向都与各街道的主要交通线路方向相似。

4.总结

通过以上对沈阳市浑南区近郊农村居民点的空间规模、聚集度的分析可得,沈阳市浑南区近郊农村居民点自1995-2020居民点数量与面积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聚集方面农村居民点显著聚集,且居民点面积小的聚集程度高;在发展方向上,三个街道的重心均向城市方向移动。

参考文献

1张晗,赵小敏,欧阳真程.赣东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41(02):380-393.

2佟艳,牛海鹏,樊良新.不同城镇化进程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53(01):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