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

杨权一,叶风生,宋永生,化广超 ,张艳成

山东云科汉威软件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100

摘要:SD油田在近几年的开发难度逐渐增加,要想将SD油田滚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调整勘探开发措施,实现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基于此,先对SD油田的概况进行分析掌握,再确定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措施,确定今后SD油田滚动勘探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油田开发;滚动勘探;一体化建设

引言:当前在油田开发中,都需要进行高效增储上产工作,针对这一挑战,最有效的方式为建立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我国研究学者分别从三维地震资料、关键井评价等方面入手,对油田滚动勘探不同阶段制定了一体化建设方法。由此可见,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今后油田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索。

一、SD油田概况

SD油田属于岩性油藏,在发现SD油田含油构造之后,通过滚动勘探的方式,确定了SD油田中的含油系层,这一发现,大幅度增加了SD油田的含油规模,为该地区原油产量提升提供了条件。SD油田的含油层系主要在浅层位置,主要油藏是戴一段,整体上看,SD油田的砂体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变薄,油藏是砂岩层尖灭线以及构造共同进行控制的复合型圈闭。其中戴一段储层空隙平均值在25.8%左右,渗透率为633.26×10-3μm2,属于中高孔以及中高渗储层。SD油田在从被发现到最终稳定生产,共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并且在“十二五”以及“十三五”期间,由于SD油田,华东原油产量从每年1.8×105T上升到3.5×105t,产量大幅度提升。

目前针对SD油田实施关东勘探开发的方法,有效降低了SD油田中存在的风险,井位油气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确定SD油田火成岩油藏之后,通过多层次分析的方式,确定了油藏层藏要素以及模式,这对于其他火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措施

(一)确定勘探开发重点

在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中,确定勘探开发重点,能够提高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效率设。

第一,外围戴一段隐藏油藏,SD油田戴一段在三角洲前端的末端位置,其中砂体尖灭线和断层走向相交,形成了岩性油藏,同时在砂尖灭线为转折带以及断层控制区域,同样形成了油藏。针对这一情况,要利用沉积微相以及储层预测的方式,对砂体的展布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岩性尖灭地带的成藏模式,对SD油田戴一段中滚动潜力区实现准确识别。例如,在SD8井区中,在SD5-16井中发现新的II砂组含油层,储层预测结果显示其逐渐向向着西部位置尖灭,则在西部位置建立高部位滚动勘探井,得到了8t/d的稳定产量[1]

其二,火成岩相关油藏,该类型的油藏我国在1957年首次发现,近几年火成岩通过接触变质,形成带油气藏,并且在苏北盆地地区,火成岩的分布范围较广。SD油田中已经发现了三种油藏类型,这也是SD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中的重点内容。

(二)精准识别低序断层

SD油田如果出现火成岩穿刺的情况,则会导致目的层波组出现紊乱,地震反射波组对其类型的判断难度较大,还会对该地区中断层的识别质量产生影响。该种情况下,可以针对目的层,通过提高能量横向一致性,控制多次波的方式提高成像质量,保证目的层中的地震分辨率。同时使用叠前去噪以及叠后火成岩岩下能量补偿的方式,提高弱层的反射信息,为今后的断层刻画以及圈闭识别提供数据信息条件。针对SD油田中油层砂体厚度较薄的区域中,可以通过低序级断层的方式实现油气聚集控制,对SD油田中存在的细小断层实现准确识别,保证圈闭描述的精准度。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10x10的网格,对小单元面进行解释,再通过加密等直线变速成图的方式,针对每个目的层刻画相应的构造高点。另外,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时间切片的方法对整体结构布局进行识别,利用相干体刻画解释技术,掌握断层分布情况,实现对断层的合理解释。如果在其存在微小断层,并且识别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建立正演模型的方式,对小断层进行识别[2]

(三)正确认识主控因素

SD油田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勘探开发工作的实施效果。例如,阜三段油藏在受到破坏之后再次进行转移,因此属于次生油藏。在阜四段中,烃源岩热的演化程度较低,油气资源的产量也较少。针对SD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测录井资料实现详细对比,呈现出单砂体平面的分布规律。按照测井数据的实际情况,对砂、泥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储层在速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完成地震属性分析之后,将其作为基础,与波阻抗反演相结合,完成对单砂体尖灭线的刻画。在对SD油田前期构造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充分落实岩性滚动勘探目标。

(四)提高单井利用率

在SD油田滚动勘探井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与区块整体开发的概念相互结合,探边评价抽稀开发井,提高录井、取心以及测试等方面的设计标准,必要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加深兼探。例如,在一口井中设置2-3个滚动扩边靶区和1个开发井靶区,进行滚动评价的同时实现挖潜调整,充分利用开发井,完成SD油田滚动勘探地质工作,提高井的实际使用效率,通过这种方式降低钻井成本。例如,针对SD油田中的SD1断块,在SD1-4成功开发的基础上,向外部位置拓展三个井距,部署SD1-6井,实现油藏探边工作,完成之后再继续进行探边。钻井过程中遇到水层,则可以将其作为注水井,将其归纳到开发网井的范围之内,利用这种方式对钻井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开发兼平井的方式实施SD油田滚动勘探,已经在SD油田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大幅度降低了钻井成本。

(五)建立上下联动评价机制

在对SD油田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采用上下层系相关结合进行评价,能够对SD油田滚动勘探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SD油田的含油层次数量多,并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滚动探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层体系。例如,在针对阜三段油藏进行井位部署的同时,还要兼顾三垛以及戴南组井位,进一步降低滚动勘探中存在的风险。当前在SD油田10个滚动勘探井中,有5口采用多套含油层系,并且已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运用效果。例如,在对SD5井区的过程中,采用井网部署的同时,开发兼评井SD5-12,进而发现戴南组中的砂组油藏。同时采取一系列方式完善火山通道裂缝体系,以及火成岩及蚀变带,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SD油田火成岩油藏实现产量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评价机制,可以在对其中滚动勘探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提高SD油田产量,是实现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SD油田中采取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的方法,开发了两个含油层系,储量增加了1.011×107T,对于提高原油生产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主要通过低序级断层识别、控制主要因素以及建立上下一体评价模式的方式完成,控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断提高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水平,这也是今后SD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余俊雄,崔朋朋,赵金亮,段敬尧.C油田群电力系统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适应性调整[J].石油工程建设,2021,47(01):68-72.

[2]于鸿.哈得逊油田西北区块东河砂岩段滚动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3]孙藏军,别旭伟.广义物质平衡计算法在沙南凹陷BZ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前沿,2018,34(01):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