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宋昀晓

南京市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公民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而基础医疗系统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总体管理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公民的感受与体验。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目前的基层医疗机构在运行模式与发展方向上已获得一些进展。但随着国家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加大,相关的内部财务体系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作出相应完善。因此本文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剖析其根本形成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改善目标与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基础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国医疗卫生改制呈现深入推进的局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改制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改制工作的一个重点任务,若要实现社区医疗卫生组织的正常运转,则必须以公共卫生资金为经济基础,于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能力就变成了关键课题。

1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高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实际参与到财务管理操作中的专职人员,主要包括会计、出纳和财务主管等。由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技术能力上都存在着不足,甚至出现大批由其他职业技术人员临时抽调组成的财务人员,即使是有编制的财务人员,有些也不是财会专业出身。甚至有些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情况也不太熟悉。上述原因,都可能导致现如今高度依赖信息化操作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1]

1.2 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其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监督管理工作还没有规范化,基层医疗服务中出现不完善的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就会造成“三超”的现状,详细一些来说就是超规范、超概算、超投入,严重地阻碍财政管理重要功能的实现,而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只能是完成报告和记录,严重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还有一种是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化,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事项不是很熟悉,就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业务不标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工作的质量水平[2]

1.3 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管理

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逐步开展了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但是,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存在一些发展项目层面的问题,开展项目以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织,对建设项目也没有开展过可行性研究论证,不能合理的考虑项目工期、投资收益、市场收益、资金成本等问题。

1.4 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将主要财务工作下放到财务与资产管理等领域,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不力,其原因有: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过程时,对内部审查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内部审查工作者不但要熟练地掌握会计学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然而,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审查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素养,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责整改不彻底的现象,比如,被审计机构并没有关注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在整改的过程中,进行了“选择性”的整改,并积极整改了一些问题,对非原则性问题或较轻的问题未做主动整改,直接导致内部审计质量降低[3]

2 基层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多名财务管理人员配合完成,所以,单位应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应经常组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使其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知识;同时,要强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实行一套严格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到财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以达到增强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培训与学习的积极性。

2.2 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工作涉及的领域很广,工作量很大,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的相关服务内容不了解,很容易出现财务管理不严格的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正规化,增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资金流动的监管,避免发生“三超”的重大问题,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流动资金可以进行合理的使用。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控制资金流动,以避免会计核算上产生遗漏和错误等重大问题,增强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准确度[4]

2.3 加强投资管理的科学性

基层医疗机构的项目投资,并不是由管理层独立决策的,他们应该与财政、卫健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分析观察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医疗机构优秀项目的成功经验,并利用其中的优秀案例分析项目的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考虑项目的收益率。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固定资产投入时,需要与政府采购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做好沟通,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小组,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配置、运用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可以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以增强投入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4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在管理层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基层医疗机构的内审人员内审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并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想作风,以确保可以更积极认真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可以设置内部审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信息系统的资料加以全面的利用,并根据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重难点课题,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多维度防范指标体系;最后,要实现对内部审核的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就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内审计责任制度,以增强党内审计问责追究机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结束语:

财务管理制度作为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内部控制手段,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学习最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规定不断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操作路径,保障规范实行,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最有效措施。通过采取健全制度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实行统一的预决算管理机制等举措,共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颖.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财富生活,2022(18):139-141.

[2]李自梅.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2(09):118-120.

[3]宋丽丽.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21(33):78-79.

[4]徐翠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J].知识经济,2019(2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