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探究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莹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模式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以接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20.6~2021.6)、试验组(2021.7~2022.6)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步执行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境状态评分(BPOMS)及临床症状评分(ESAS)。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项BPOMS评分(正性心境)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E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开展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影响,并在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也具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症状管理理论;安宁疗护;晚期肺癌;正性心境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居恶性肿瘤首位。肺癌,早期发病隐匿,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待发展至晚期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恶病质,生存期低于6个月,患者面临生命进入临终阶段,不仅生理上遭受着巨大的癌痛折磨,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1]。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属于一种极具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实践中,坚持以患者病情控制为重点,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能够有尊严的、安详的离开人世。本院自2021年开始针对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取得良好效果,现以肺癌患者为例,针对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方案实施价值进行了研究,详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采取非同期对照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6~2021.6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1.7~2022.6期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40例为试验组。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疾病诊断标准,病理学检查为III~IV期间患者;②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正常;③病情不断恶化,预计生存期3~6月;④患者放弃侵入性治疗,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存在智力低下、精神障碍的患者;③伴有抑郁症、焦虑症的患者;④配合度较差及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为: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8~76岁,平均(62.73±6.88)岁,病型分期:IIIb期18例,IV期22例。试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5~75岁,平均(62.36±6.57)岁,病型分期:IIIb期17例,IV期2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①患者入院第一天,护理人员运用专科护理评估单针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同步进行健康宣教,介绍医院情况、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信息,讲解住院疗养期间各类设施的使用,并开展安全教育。针对患者疑问耐心解答,为患者派发健康教育资料,对患者情绪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②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因护理以及常见疾病症状(呼吸困难、恶心、失眠等)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强化护患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此外,加强对患者的生活行为干预,强化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坚持高热量、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戒烟禁酒,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2.2试验组安宁疗护护理

①组建专项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长,联合主治医师1名、心理治疗师1名、安宁疗护护士3名、营养师1名共同组成安宁疗护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参照国外先进安宁疗护实施标准进行系统化培训学习,通过考核后执行后续护理操作。②基于症状管理理论安宁疗护实施。1)症状控制护理。护理人员采用患者生理症状评估量表完成对患者疾病症状的筛查和评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由心理治疗师进行针对性干预。结合患者癌性疼痛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疼痛管理,对疼痛频繁剧烈的患者,遵照医嘱进行用药,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对疼痛较轻患者由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聊天、音乐疗法等手段进行干预。此外,营养师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及恶心、呕吐等反应为患者量身制定膳食方案,进食困难的可进行口服营养素干预。2)加强心理和社会支持。由心理治疗师结合患者心理状态的不同阶段(含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倾诉,一同回忆以往快乐往事,帮助患者完成未尽心愿,加强患者安抚鼓励,以提升患者正性情绪。同步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指导家属对待患者保持一个理解的心,并鼓励家属做好患者亲情陪护。对缺少家属陪伴的患者可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院外志愿者进行陪伴。3)灵性照护。在获取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有意识的死亡教育,通过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对于死亡的态度,并借助积极引导和心理暗示等方法,帮助患者从思想上做好准备,缓解患者对于死亡的恐惧感。指导家属同患者一同回忆人生美好,促进患者人生价值的升华。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汉化版简明心境问卷(BPOMS[2])针对两组患者心境状态进行评估,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正性心境和负性心境两个维度,正性心境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②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针对两组患者症状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疼痛、失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统一进行SPSS29.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其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记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异进行单因素x²检验;护理质量评分记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境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境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正性心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心境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POM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正性心境

负性心境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6.65±2.36

10.32±4.02

25.89±5.52

18.82±4.04

试验组n=40

6.61±2.41

15.01±5.01

26.01±5.65

15.06±3.67

t

0.075

4.618

0.096

4.381

p

0.940

<0.001

0.924

<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ESAS各项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A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呼吸困难

疼痛

失眠

恶心呕吐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5.57±1.25

5.32±1.58

3.88±1.24

3.56±1.37

5.02±1.44

4.66±1.47

2.91±1.26

2.65±0.89

试验组n=40

5.59±1.28

4.65±1.14

3.90±1.31

2.67±1.22

5.11±1.52

3.28±1.29

2.89±1.30

1.77±0.69

t

0.071

2.175

0.070

3.068

0.272

4.463

0.070

4.942

p

0.944

0.033

0.944

0.003

0.786

<0.001

0.944

<0.001

3 讨论

安宁疗护是一种适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疾病的临终关怀式人性化照护模式,其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生理痛苦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安静、有尊严的离世[3]。在本次研究中结合80例晚期肺癌患者,针对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模式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心境状态评分和症状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正性心境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保持一致[4]。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安宁疗护在实施过程中,依托多学科协作护理,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在临终前的各项护理需求,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得到了包括情感、家庭、生理等多个层面的最大化支持,因而有助于增强患者正性情绪,使其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此外在安宁疗护过程中,结合患者症状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症状支持护理,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反应,降低其生理痛苦,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舒适性[5]

综上,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安宁疗护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正性情绪和改善患者症状反应,因而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死亡,促进优质死亡结局。因而该护理模式建议在临终患者中普及。

参考文献

[1]崔菲,杨艳平,赵锐瑾.安宁疗护联合五行音乐对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31-133.

[2]邓美珍,梁雪枝,邓淑平,罗玉珍,邓秋燕.实施达标理论与安宁疗护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5):123-126+154.

[3]张如霞,杨梦婷.人文关怀结合安宁疗护对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及自尊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04):520-522.

[4]郭蕾,严茹,沈峻.一核多元团队照护模式在免疫肿瘤治疗进展期肺癌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3):9-11.

[5]周丽娟,唐瑶,张宇,杜子君,夏宁,杨阳.以意义疗法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在中年晚期肺癌患者安宁疗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1):2450-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