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5
/ 2

 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

陈冯梅,黄健,赵晓华, ,杨晨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15000

苏州市相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5000

摘要:自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开展以来,医学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加以创新和变革,以此来实现并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们的综合专业能力,即使在面对重大疫情时,也具备着专业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以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当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现状,并寻找出问题所在,由此提出有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现阶段因新冠病毒肆虐,从而使得全球各领域内都不得不面临着考验,特别是医学卫生领域所面对的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医疗机制,还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上也由此提出新的需求,同时也为医疗和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在面对着人口老年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新冠病毒等的社会问题,医学卫生以及医学教育领域也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此来适应新的医疗需求。

一、现阶段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现状

(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关于我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它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这也是直接决定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学科领域之内,还是其他人文情怀等领域都要有所掌握,属于全面且实践型的专业人员[1]。但是现实情况之下,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所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的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宣教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造就出一批以学术研究为主而缺失应用型的专业人才这一矛盾所在。

(二)传统的时间教学课程,缺乏系统和全面

将预防医学具体划分将由多种不同的学科分支,具体涵盖着流行病学和卫生

2021 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教育改革研究课题 (2021JG005);2021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标准化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 2021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医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编号:2019SJB55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编号:2020SJA1535);

统计学,以及卫生毒理学和劳动卫生学,甚至是环境卫生学和营养卫生学等学科[2]。而大部分的医学院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之中,常常会将这类众多分支的学科加以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而关于公共卫生专业理论以及实践技能的课程缺乏有效整合并实施,在众多的各理论教学课程之中并没有将其有效的组织和联系起来,缺乏系统性的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三)学术性教师为主,缺乏实践能力

在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之中,负责教学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多数是学术研究类型,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工作经历都被局限在校园之内,因此鲜少具有公共卫生等相关机构的任职经历与经验,由此而造成学生们对于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突发紧急状况以及应急处理办法等经验的缺失[3]。另外,大部分医学院校实验室设备设施较为落后,未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

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第一,在开展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之前,应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医学教育国际或是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等相应标准,由此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秉持以预防为主,并重点强调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二,在开展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于学生们的实践以及技能的训练,以此来实现并提高学生们的防治能力。第三,关于有效整合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时,比如,在开展卫生毒理学的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环境卫生学以及劳动和职业卫生学等相关内容,或者还可以适当引入卫生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将医学院内师资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在备课环节,由多名专业教师对于实践课程内容和方案,以及流程和考核的目标等细节加以合理规划,最终实现实践课程具备综合性较强,同时还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以此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优化和完善实验条件

第一,学校应支持和建设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同时在开展建设时应详细规划和布局,并积极主动申报各类实验教学平台项目,从而获得足够资金来优化完善本校的预防医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设备等,以此来保证实践课程的有序开展。第二,关于预防医学实验室的软件设施,应更多的鼓励具有高学历或是高职称尤其有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来任教实践课。第三,学校应定期开展和组织公共卫生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其内容可以涵盖教学方式与技能提升,或是课程设计与公共卫生新技术拓展和具体应用等内容,由此显著的提升教师的无论是在公共卫生领域还是预防医学专业领域内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完善和变革实践教学方式

在开展和实践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采用以PBL为基础的情景教学或是全新案例教学等方式。关于案例选择上尽量从日常生活之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更多的参与进来,以个人专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由此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还可以合理的借助校外实训的机会,通过应急现场虚拟处置平台,仿真模拟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等,由此为学生们创造和营造出良好的实践与学习的氛围。

三、结束语

以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学生掌握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脱钩,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部分的医学院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技能的训练。由此,借助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不断优化完善实验条件、完善虚拟仿真平台等实现路径,来提高学生们综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保昌,陈法,刘凤琼,任彩霞,何斐,胡志坚.预防医学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06):384-387.

[2]洪燕,吴俊,江岚.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实践[J].经济师,2021(04):204-205.

[3]李宁,卢玲玲,马海燕,王文军.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现场调查的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02):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