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金银物料取制样操作过程的科学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加强高金银物料取制样操作过程的科学性

李伟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737100

【摘要】目前铜原料中铜精矿、粗铜、阳极泥等中间产品均已成为外销产品, 产品和冶炼半成品中均伴生金、银,检测能力的提高意味着供需双方都享有平等的经济利益。为了使铜原料中金、银检测方法有较大的适用性、科学性和良好的精密度,减少分析误差,取样代表性和制样均匀性是技术关键;提高对高金、银物料取、制样工作认识,以适应目前检测的需要。

【关键词】高金、银金属原料 检测

目前铜原料中金和银的计价具有重要地位,买卖双方都非常重视铜原料取制样的代表性问题,为此必须弄清试样加工粒度对金、银品位代表性的影响,产品金、银品位的一致性和金、银分布等问题。依据有关国内外标准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检测方案,组织分步实验,取制试样,分析处理数据;结合生产实际,系统地研究金、银在冶炼产品中的偏析行为及分布规律,为冶炼产品和半成品金、银分析中的取制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一、铜精矿取制样方法比较成熟,很好的解决了取样代表性和制样均匀性等问题,现行国家标准GB/T14263-2010《散装浮选铜精矿取、制样方法》均仅针对主品位铜规定了品质波动分类、取样精密度、最小份样数等,而对铜精矿伴生金、银的品质波动、取样密度等未做规定,铜精矿成分复杂,伴生金银分布极不均匀,即使是同一批精矿金银品位波动也较大。因此,标准中常规的取制样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国外同类标准中,日本标准JISM8101《有色金属矿的取制样方法》和国际标准草案ISO/CD12743《铜、铅、锌精矿中金属及水分测定取样方法》各有独处,是目前比较完善的取制样方法标准,该标准草案条款设置全面,从取样理论,取样模型到各种取样方法的操作,均有严密的规定,特别是对金、银取样总精密度规定了明确的指标,这是其他国家同类标准所没有的,是在广泛的试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此对我们制定同类标准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国际标准草案和日本标准均有不足,即制样加工粒度对伴生金、银分析结果的影响均未涉及,因而标准中确定的制样加工粒度缺乏科学依据。结合实际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试样加工粒度影响金、银在试样中的均匀性和分析结果。试样加工至多大粒度才使金、银分布均匀,确定制样最佳粒度。铜精矿中金、银品质波动是解决取样代表性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金、银品质波动分类和范围,掌握样品粒度加工过程中金、银的行为。(2)样品粒度加工是靠研磨来实现的,而研磨过程是精矿基体与微量金、银分散的过程。浮选铜精矿中的金、银大部分以单体存在,由于金的物理特性,即延展性良好,故研磨过程不可能使单体金磨细。在此期间金、银的行为有何变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3)铜精矿加工粒度对金、银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样品加工的研究,实际上是样品加工对化验结果准确度的研究,换言之,是化验结果对铜精矿物料含金、银品位是否具代表性的研究。一般认为,精矿粒度加工越细,金、银分布越均匀(对单体金应有一个度),而加工越困难。(4)铜精矿其金、银赋存状态大体以单体存在。铜精矿自磨性很弱,其粒度加工过程基本是金、银与精矿基体相互分散过程,用磨细粒级来考察对金、银的影响足可以说明问题。不言而喻,混匀与精矿细度密切相关。

二、粗铜铸锭中金和银偏析严重。因此,准确确定其中的金、银品位,成为供需方交易中的重要课题,科学合理地制定粗铜中金、银检测的取制样方法是关键, 目前生产的粗铜具有以下特点:(1)粗铜生产中不加控制,产品中金、银品位波动较大;(2)粗铜铸锭一般为数百公斤,冷却速度慢,易产生偏析;(3)对金、银分析来说,试样粒度越小,越均匀,代表性越好。但为了防止氧化,粗铜等冶炼产品又不宜用磨碎的方法深加工。(4)产品锭内金、银分布规律,在液态,各组分经充分搅拌混合之后是均匀的。但在结晶过程中,大多会发生组分偏析,其偏析程度主要取决于熔体的组成和冷却速度。粗铜产品中杂质不同,有的含量还较高。因此,金,银偏析情况较为复杂。(5)从不同供货厂家分析金、银数据试验结果数据说明:粗铜产品锭内金、银分布无论分层对照,还是全锭加权计算对照,金品位高的部位,大多数银的品位也高。这说明粗铜产品锭内金,银偏析行为基本一致。(6)粗铜产品锭内金、银分布按上中下层分别钻孔取样并与多孔取样对照,数据基本一致。(7)从取样的统计规律发现粗铜样锭内金、银分布在上中下垂直方向均有明显偏析规律,即上层金、银品位明显低于中下层。(8)粗铜样锭表层与锭内金、银分布,在实际生产控制中,对金银分析取样,是否去表皮,众说不一。为了使取样有代表性,必须上中下层钻穿,因表层与锭内金、银分布不一致,取样时不能去掉,按筛上筛下体积比取制样方法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已纳入YS/T70-2015《粗铜》行业标准。

三、铜阳极泥是铜电解回收金、银的重要原料.(1)铜电解阳极泥的物相组成比较复杂,各种金属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某些元素的品位波动也是较大的,金、银存在的形式较多,特别是金、银在铜电解阳极泥中的存在是极不均匀的。

(2)检测方案选择铜电解阳极泥是组分非常复杂的物料,要适合于铜电解阳极泥中金、银的分析方法,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取样代表性和制样均匀性,没有科学合理的取制样方法,其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就无法保证。 YS/T87-2009《铜、铅电解阳极泥取制样方法》行业标准,解决了取样代表性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取制样方法。(3)阳极泥特性值的品质波动是制定取制样方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与制取样的精密度有着直接关系。而铜阳极泥中金、银受铜电解工艺原料的影响金银含量无法控制,因此品质波动均较大,由于铜电解阳极泥是一种特殊产品,一个检验批的量较少,为了保证取样有良好的代表性,减小金、银分析误差,必须严格按交易装运单元全数取样,取样后,混匀缩分制备成分析试样。(4)为了减小取样时引入的误差,份样量要大致地保持一定,由于目前各生产企业产出的阳极泥装运均是手工操作,操作时袋装质量差异较大,钎或铲取的份样无法保证其质量基本一致,为了满足要求,对所取份样的质量进行加权处理,使所取份样的质量与其物料的质量比应基本一致。(5)铜电解阳极泥中均含有30%-40%的水分,且不稳定,为了减小物料质量平衡差异,选用重用制样方式,铜电解阳极泥系酸性介质的电解产物,如果采用干样混匀,不仅要耗费时间,还要投入设备,消耗电能,干燥设备还要受到腐蚀,从节省人力、物力便于制样操作考虑,宜选用湿法混匀。湿样混匀和干样混匀分析结果一致。水分重量法测定,两次平行测定水分结果之允差值、置信水平、自由度是水分测定方法的重要指标。

总之,加强高金、银物料取、制样工作的科学性是减少分析误差的主要手段, 一是以国内外调研资料为基础,进一步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试验为根据,经调研、论证、试验、应用等过程,重点针对物料品位波动大的特性,对取样精密度进行分析论证,确定物料取制样方法中品位波动、检验批、份样数及份样量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保证加工出的样品应有粒度和均匀度,从而促进分析结果的稳定, 减少检测误差。二是提高对高金、银物料取、制样工作认识,加强技术研究和专业检测人员的培训,适时组织金、银检测专业性研讨,交流技术经验,严格考核制度, 解决金、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李伟(1982-)从事有色金属检测工作

Email:liw408@163.com

参考文献:

[1] 铜阳极泥  YS/T 991-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化部 ,2014.10.14.

[2] 王俊娥.铜阳极泥综合回收技术研究 ;《矿产保护与利用》,2013年第5卷P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