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调查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调查浅析

张雪霞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康乐 731500

摘要:目的 调查莲花山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范围、主要种类及利用现状, 为今后保护区科学规划、资源有效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GPS定位、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出莲花山保护区主要药用植物,230种,隶属67科、170属。结论  莲花山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如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可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莲花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一、基本情况介绍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24%。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区内植物区系复杂,垂直分布明显,物种多度极丰,有野生种子植物911种,隶属于95科367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玉龙蕨1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花绿绒蒿以及毛杓兰、广布红门兰等兰科植物28种。莲花山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种类多、分布广。目前,关于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不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通过开展对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为其以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非常重要。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1、调查路线安排及调查方法

采用标准地调查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在样线上按照林分类型、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特点进行标准地布设。在不同海拔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林分设置20m×20m的标准地进行木本药用植物调查,同时,在标准地内设置20m×20m灌木层样方4个对灌木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在每个灌木样方内设置1个5m×5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药用植物调查。

2、标准地分布情况

表1:标准地发布情况统计表

样地编号

海拔(米)

林分类型

起源

郁闭度

优势树种

1

2980

针叶林

天然

0.6

冷杉

2

3149

针阔混交林

天然

0.7

冷杉

3

2795

针叶林

天然

0.5

云杉

4

2826

针叶林

天然

0.7

云杉

5

3044

针叶林

天然

0.8

冷杉

6

2810

阔叶林

天然

0.7

7

2871

针阔混交林

天然

0.7

冷杉

8

2874

针阔混交林

天然

0.4

冷杉

9

2869

针阔混交

天然

0.6

桦木

10

2728

阔叶林

天然

0.3

糙皮桦

11

2834

阔叶林

天然

0.7

糙皮桦

12

3265

针叶林

天然

0.6

冷杉

13

2644

针阔混交林

天然

0.7

中华柳

14

2654

针叶林

人工

0.6

云杉

15

2170

阔叶林

天然

0.3

辽东栎

16

2167

针叶林

人工

0.4

云杉

17

2147

阔叶林

天然

0.4

山杨

18

2091

阔叶林

天然

0.7

山杨

19

2432

阔叶林

天然

0.4

山杨

20

2146

针叶林

天然

0.8

华山松

21

2328

阔叶林

天然

0.7

山杨

三、调查结果

1、莲花山林区药用植物分布现状

经调查,保护区辖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239种,隶属于67科170属。占保护区野生植物总种数的26.2%、总科数的70.5%,占总种属的46.3%。莲花山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中分布最多的是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种群数量达到20种以上,分布次之的是百合科和唇形科,药用植物种数在10种以上,分布最少的有23科,每科只有一种药用植物。

野生药用植物分科统计表

科名

种数(种)

科名

种数(种)

科名

种数(种)

科名

种数(种)

蕨科

1种

黎科

4种

木贼科

2种

鼠李科

1种

中国蕨科

2种

杨柳科

4种

玄参科

2种

卷柏科

1种

球子蕨科

1种

桔梗科

4种

远志科

2种

松科

1种

蔷薇科

23种

兰科

4种

车前科

2种

壳斗科

1种

毛茛科

22种

十字花科

4种

榆科

2种

胡桃科

1种

豆科

21种

虎耳草科

3种

茜草科

2种

葫芦科

1种

百合科

10种

卫矛科

3种

马齿苋科

2种

川续断科

1种

唇形科

10种

胡颓子科

3种

桦木科

2种

败酱科

1种

廖科

9种

麻黄科

3种

堇菜科

2种

罂粟科

1种

菊科

7种

小蘖科

3种

杜鹃花科

2种

天南星科

1种

伞形科

7种

芸香科

3种

景天科

2种

柳叶菜科

1种

石竹科

6种

旋花科

3种

五味子科

1种

萝藦科

1种

柏科

5种

大戟科

3种

锦葵科

1种

薯蓣科

1种

茄科

5种

龙胆科

3种

紫葳科

1种

荨麻科

1种

禾本科

5种

马兜铃科

3种

无患子科

1种

桑寄生科

1种

五加科

4种

桑科

2种

樟科

1种

忍冬科

4种

瑞香科

2种

报春花科

1种

四、结论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南北植物交汇区,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保护区地理位置的独特,在我国同类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保护区有限的面积内,有如此多的野生药用植物,充分说明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常用中药植物、特色药用植物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有些常用中药植物分布较为广泛,药材资源蕴藏量较大,如淫羊藿、桃儿七、金露梅、银露梅等。在科学保护野生资源基础上,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保护区分布较多的特色药用植物如中华沙参、长梗黄精等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药效物质、药理活性作深入研究,以便药用资源更好造福人类。调查中也发现有些珍贵药材已处于极为濒危状态,野生资源量极少,如细穗玄参、手参等应切实加强此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五、建议和对策

(一)自然保护区要加强对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在保护的同时每10年开展一次野生药用植物的调查监测工作,为保护区开展科学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使林区群众深刻认识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一些面临濒危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

(三)积极引导林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向他们提供技术帮扶,增加就业机会,大力开展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栽培及林区养蜂产业,走生态富民之路,减少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采集,从根本上保证物种资源的稳定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黄宝优,蒙秋远,潘春柳,蓝祖栽,黄雪彦,余丽莹   广西合山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35卷第4期1-5

[2]欧金梅,邵徐,杨青山  安徽太湖山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安徽医药 2012 Jan; 16 (1) 139-140

[3] 毛一中,吴鸿   广东省新兴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年第20卷第2期

[4] 薄乖民,马廷荣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及  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 西安地图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雪霞(1978.11),女,汉,甘肃临夏,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自然保护地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