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新美育”因子,构建数学审美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渗透“新美育”因子,构建数学审美课堂

谢丹素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  317525

摘要: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可以有效实现构建数学审美课堂的效果,继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在良好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美的乐趣,在审美的熏陶中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与情绪活动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课堂教学

引言:

数学是从生活中诞生的,主要是由代数和几何构成的,包含有大量的新美育因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发掘数学学科中的新美育因子,构建数学审美课堂,引导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

1、挖掘素材美育因子”调动学生审美意识

小学数学美主要体现在:数字、形状、比例、规则、协调等方面。然而,在数学课本上,这种美的要素常常不能以更直观、更全面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多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中,这需要老师的引导。

以轴对称图像相关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教师可以当堂组织手工制作,让学生自行设计图案。在完成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其内在美的成分,并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之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迅速、轻松地感受美、发掘美、欣赏美。当然,小学生群体审美的视角还是存在于表层,而无法从深层次的角度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涵“美”。教师在发掘新美育因子时,还是需要发挥出学生的主观意识,在学生感知到表层“美”之后,通过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美”。对一个有审美价值的物品,通常都会认为它的外观很好,很漂亮。但是却无法更好地理解“美”的含义。所以,在学生对审美对象具有某种审美意识的情况下,应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经验与现实相结合,从而理解其内在的美。以观察物体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搜集色彩丰富的儿童艺术作品(泥塑、 手工模型等),要求学生去观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其中的“美”,以及作者借由艺术作品想要表达出的想法。当然,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同时要注重导入新美育因子,从艺术作品所使用的颜色搭配,以及线条组合展开讲解,促使学生可以扎实掌握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审美素养也可以得到提高。

2创造环境“美育因子”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为实现构建数学美育课堂的目标,教师应当从教学环境入手,积极创设美育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兴趣可以得到激发。而在发掘新美育因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数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现实,应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师需要在准备每个课程之前深入思考如何融入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新美育因子。

以圆章节为例,在讲解圆周率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为期1-2周的调研实践活动-“在不使用直尺以及圆规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准确测量出家中圆形物品的周长,同时自行总结圆的判定定理。”。在生活情境下,学生会主动选择家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测量,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和较强的思考兴趣。思考始于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会考虑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自己在计算物品圆周长时可否得到准确结果。当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导入审美教育,带领学生探寻圆及圆周率的“美”,并要不断提升“美”的高度,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美”。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学习的欲望达到最大化,使“要学生学”变为“让学生自己学”。而为了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教师还可以将音乐、图画、动作表情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录像、投影、幻灯片、音响等设置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与教学,能够产生主动审视美的意识。

3、诱导心灵“美育因子”唤起学生内生动力

实现数学课程美育目标还应该从学生心灵入手。学习动机是诱导心灵美育因子最直接的因素。科学地安排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考。

以方程相关内容为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从方程的图像入手,利用电脑展示给学生部分复杂函数的图像,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而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 便可以结合函数图像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学习方程,就是为之后学习函数打基础。你们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想必发现除了其中所蕴含的“美”,利用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是否可以绘制出一个方程的图像?”。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自主审美意识会被调动起来。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可以促使其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善于发现新知识、善于运用新知识的良好氛围。当然,此时学生会想象已知方程的图像会是怎样的,可以主动体会到其中的“美”。

结束语:

数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要目标的,而通过渗透新美育因子,积极构建数学审美课堂,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美”,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数学的魅力,促使学生的审美和数学素养都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亚赛.让美育走进数学课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8)

[2]董志彪,冯园园,孟彩彩,马登堂.高中数学美育的学科特征及实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3)

[3]吕天华.数学教学中的美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