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浅谈互联网+文化建设

潘海燕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成为文化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必然要求。在如今这个现代化快节奏的今天,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如何建设好数字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让其更好地去服务大众,这是当前每位文化从业者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馆 建设  理论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并强调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为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我国公共文化中心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新媒体传输渠道,计划建设“全民艺术普及平台”,加快从传统服务模式向“互联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该平台将具有视频化教学、虚拟化交互、个性化服务、平等化共享等特征。全民艺术普及平台将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学习空间,公众可以通过网上选课、自助学习、在线答题、学习讨论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一、文化互动体验空间打造

(一)作品展示、欣赏与获取

通过数字显示屏将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展示给观众,是目前文化馆数字实体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数字资源包括:外部资源,如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文化馆自建的资源,如古代诗歌库;还有文化馆举行展览后,将展品数字化形成的资源,如画展精品数字化建成的资源。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文化馆既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永久展示以及公众的数字化浏览、欣赏,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提供数字资源的下载和保存,使公众现场获取其喜爱的资源。

(二)艺术体验教学

艺术普及是文化馆重要的职能之一。文化馆应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为公众提供各类艺术的体验和教学,可提升书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体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也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果,是文化馆开展艺术普及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文化馆数字实体空间应用该类数字设备也较多,以书法体验教学为例,马鞍山市文化馆提供了书法的模拟书写,将体验者需要临摹的字展现在数字屏幕中间,屏幕的右侧是细、中、粗三根虚拟的毛笔,体验者点击相应的毛笔后,会播放研磨的过程,然后毛笔会出现在临摹字的位置,用手指在屏幕上划过,毛笔就会跟随手的动作写下相应的笔画;而张家港市文化馆则是将要临写的字呈现在数字屏幕中,屏幕的右侧是实体的桌子,体验者需要用实际的毛笔等书写工具书写。

(三)数字交互体验

通过数字投影技术、数字成像技术、动作感应捕捉技术、现实增强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运用,营造现实和虚拟相融合的场景,可以让参观者获得新奇、有趣的体验。现已建成的文化馆数字实体空间中也大多引入了数字交互体验。如马鞍山市文化馆的“超级主角”项目,将体验者实际行动产生的视频嵌入、整合到影视场景中;又如苏州市名人馆的“状元之路”,参观者只需简单的肢体动作,就可进行问题的回答。将数字交互体验与资源展示欣赏、艺术体验教学相结合,可有效提升这些项目的效果。

(四)数字课堂

举办各类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培训班和开展基层文化工作者辅导培训,都是文化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运用数字通讯和传输技术构建“数字课堂”,可实现多地点远程实时培训和辅导。目前马鞍山文化馆的数字实体空间中建设远程辅导培训教室,应用了类似于在线视频会议的系统,中心馆在进行培训时,可以与多个分馆进行连接,实现课程教学的现场直播,在分馆的学习者可以即时向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张家港文化馆数字实体空间中的“舞蹈教学”区也有此类“数字课堂”的功能。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文化馆互动体验空间的构建还刚刚起步,在功能设置、技术应用、设备研发、区域划分、环境营造等方面都应继续探索和创新。

二、文化馆(站)智能化终端建设思考

如果说文化馆网站是数字文化馆网络平台标准配置的话,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针对移动终端的文化馆特色应用开发,则应成为网上数字文化馆的个性化配置,它们既是网站向移动用户的一种服务延伸,也是凸显文化馆特色的便捷渠道。

(一)分类和功能

从目前国内文化馆开发文化移动客户端以及使用微博微信的情况来看,文化馆开通了以下平台:

1.文化服务微信平台

目前不少文化馆为进一步拓宽宣传手段和渠道,纷纷开通了文化馆微信平台。文化馆微信平台能实现微展览、信息推送、场馆预约、在线报名、评价反馈等功能。

2.文化服务微博平台

目前也有一些文化馆开通了数字文化微博平台。微博平台能实现信息推送、活动宣传、评价互动等功能。

3.文化服务APP

文化服务APP是数字文化馆的微门户,是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APP的便捷性、普及性等特点,把信息服务随时随地推送到公众身边,是有效提升服务水平的新途径。文化服务APP可以以元数据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以适应移动终端的一站式信息搜索应用为核心,以云共享服务为保障,能更好地把文化馆文化信息、文化服务以及数字文化资源欣赏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移动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二)创新思路

文化服务微博平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文化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它是基于用户关系分享、传播以及获取文化信息的平台。文化服务微信平台能提供即时通讯服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文化信息,包括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与好友分享。文化馆可以根据自身的网络文化馆发展需要来选择性建设。

文化服务微信公众平台让文化馆能够通过公众微信公众号展示文化馆微官网,实现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等。文化馆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文化馆服务在移动终端髙效、快捷提供,并与公众形成即时、通畅互动交流。

在着力应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服务提供功能同时,文化馆还可以重点研发体现文化馆特色的专门移动APP,如艺术展厅、艺术培训、专题讲座、舞台艺术、非遗活动等内容。这些项目应根据各自内容的特性,开发出的APP各有侧重。以艺术展厅为例,若在其实体艺术展览的同时开发一款APP应用,其资源及更新应着重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除基础的展览简介、作者简介、作品浏览等功能外,可增加对展览作品的放大查阅、延伸阅读、点评互动、社交分享等功能,还可根据每次展览开发一到两款“手机桌面”供用户下载,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在功能设计上,还可以增加艺术家沙龙、作品赏析解读、互动小游戏、微网店等。

三、线上线下互动结合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新模式

目前,文化馆开展的文化活动基本都是线下的,文化馆网站也仅仅是针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简单的网上报道。文化馆有必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活动,一方面,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搭建网上活动平台,打造创新性的线上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提高活动的水平和效能;另一方面,注重收集文化馆组织举办的各文化艺术活动中产生的群众文艺作品,并进行数字化制作,在文化馆网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结合方式予以展示。

(一)网上活动组织

文化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艺比赛活动。设定比赛主题和形式之后,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报名。参与者上传参赛作品,在网络平台公开展示,接受公众的投票或点赞;依据投票数或点赞量产生入围者,进行线下的复赛和决赛;比赛过程同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接受大众评分,从而扩大活动的宣传,增加活动的参与,增强互动性和公正性,提升活动的效果。如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举办的“我爱唱歌”网络歌手大赛就是运用这种方式,在网上经公众试听获得投票数多的参与者可以进入文化馆的数字音乐录音棚进行专业的数字音乐录制,参加线下比赛,并有机会成为文化馆正式演出活动的演员,实现了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活动作品展示

文化馆还应注重收集文化活动中的各类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并进行数字化制作,以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形式,通过文化馆网络平台予以统一展示,并提供评论、点赞等互动功能。同时,鼓励公众上传其创作的文艺作品。如,张家港市文化馆在其新版网站里开辟专门的栏目,栏目在特定时间段内会设定某主题,公众上传与主题相关的照片、视频、音频作品,并进行评论和点赞,据点击数量和点赞数量评奖并给予一定奖励。这种做法值得广泛借鉴。

结语

通过建设数字文化馆,将文化馆建成集公共文化交流、推广、创新的重要节点,整合公共文化资源,聚合公共文化力量,增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江 . 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构想 [N]. 中国文化报,2013-4.

[2] 杨洁 . 浅谈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J]. 北方文学,2016(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