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卫生经济学评价现状及未来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ICU医院感染卫生经济学评价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艳荣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是专门救治危重症病患的专业场所,高危感染因素的聚集使得ICU向来都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防控部门。ICU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浪费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严重的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致死率激增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在对待ICU医院感染时一定要慎之再慎,制定经济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卫生经济学评价;未来展望

一、ICU医院感染卫生经济学评价

ICU是医院内部易感人群和高危感染因素聚集的重点场所,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远高于普通病房,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10%-40%左右,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也高达10-20%。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明显的,且这些还没有包括患者因医院感染所造成的死亡损失以及陪护等其他间接损失,因此加强对ICU的医院感染防控的经济投入是值得的。ICU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ICU特定环境内的感染,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严重病理生理紊乱、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大规模的不良感染事件会给医院和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而卫生经济学主要通过运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分析医疗、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力求合理有效地筹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

二、ICU医院感染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现状

国内的诸多学者纷纷从病患护理、流程操作、物料使用、环境管理、人员培训、家属探视等方面展开溯源及防控研究,提出诸如加强ICU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预防患者的交叉感染,注重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等防控措施。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包含由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医院感染患者与非医院感染患者人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不同科室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诊疗费等细分费用不同、不同医院感染部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医保制度下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我国医院感染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患者需求、识别与管理临床症状、防控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ICU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同时也是感控的薄弱环节,亟需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应对层出不穷的不良事件。

、ICU医院感染卫生经济学评价未来展望

(一)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制定经济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制定防控措施时,除了要定期进行预防性目标性监测,及时通报医院感染情况,还要在医疗、护理以及经济等领域开展科学严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为医疗卫生决策者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方提供动态的数据支撑,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ICU医院感染的直接影响就是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和治病痛苦,造成患者家属身心健康及经济负担二次打击,浪费了大量稀缺的医疗资源。而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是最有效成本最低廉的防控措施,医院及科室必须扭转以往陈旧式的滞后思维方式,树立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意识,在预防医院感染的过程中应考虑相关经济学问题,制定经济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对医院感染“零容忍”,以期减少患者伤害及资源浪费。

(二)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建立经济负担评估体系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有着明确的要求,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同时要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工作,为制定相应的感控预防措施提供可行性分析材料。开展细致的事先风险评估评估是ICU医院感染风险防控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准确定位到最佳控制点和重点薄弱环节,才能对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规则的风险评估工作会导致感染防控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项高标准的医院感染经济负担评估体系,以便确定医院感染防控的优先级事项,同时数据化的评估体系也能为制定感控预防政策和处理措施提供量化根据。

(三)推进医疗持续质量改进,深化主动感控的广泛应用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能够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防控意识,这种重视全面质量、持续改善问题的先进感染控制措施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ICU患者的身体身体机能很难以承受起感染的二次伤害,在受感染的重大打击之后,轻则影响加重患者的治疗成本,重则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推进医疗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强化对不良感染事件、医疗事故以及高危环节信息的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及时总结和推广质量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制度建设。此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能够有效推动临床科室转变医院感染防控观念,由“被动感控”向“主动感控”转变,主动寻求与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的协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有效控制医疗资源成本,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消费升级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紧缺的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医院感染防控方面还存在着投入和产出严重不配比等突出问题。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必要考虑到单位卫生效益产出的成本,考虑感染防控对卫生预算的影响,将感染控制与稀缺医疗资源的替代使用进行均衡,力争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卫生服务。在临床诊治中要推动运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评估比较各种疾病诊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风险小、成本低、疗效好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探索感染患者的隔离化治疗方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医疗资源,对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全民医疗做出巨大的贡献。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在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的同时也可为医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谭莉,谭昆,熊薇,徐敏,凃敏,赖晓全.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35-4237.

[2]谭善娟,宋俊颖,李玲,张磊,张晓,吕维红.某三级医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06):564-568.)

[3]李怡,王志翔,李婧,刘婷,梁沛枫,郑丽华.2017-2019年某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06):929-932.

[4]安思兰,王泠.国外护理服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4):13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