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联网医疗建筑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智慧物联网医疗建筑的应用

项鸣涛

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  200040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的医疗建筑与管理已不能与时代相适应,出现了许多医疗流程问题,为解决院内医疗流程的革新问题,本文主要从医院的医疗流程入手,协同现代革新技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分拣、运输等先进技术,完善医疗服务流程,并以此为案例,介绍医院内部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智慧物联网;医疗;建筑

一、现存在于医院的医疗流程问题

1.1非预约模式,排队时间长

由于国家城镇医保、农村医疗合作等惠民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病人可以到医院就诊,但同时也造成了医院非预约模式下造成了医院的拥挤,特别是新建多年的门诊大楼,由于收费大厅面积过小,窗口的布置不合理、医院的医疗服务不完善、病人就医流程不顺畅,造成医院的排队时间远远超过了就诊的时间。

1.2物品领用无全过程监控,浪费医疗资源

部分医院在药品领用的过程中,并未设置监控设备,这不仅会造成药品取药不规范,而且还会导致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就例如,发热门诊、肛肠科门诊这类传染性较大的病种,如果患者多集中于门诊进行药物的拿取,就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存在。

1.3没有数字化定位,查找困难

在非预约模式的状况下,药房的管理人员在无数字化优化过的药房内,很难找到符合顾客需求的药品,同时,医院病患进出的高峰期阶段,只依靠人力寻找药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药物服用一般都需要长期的慢病随访,而药房无数字化的健康档案,在翻找患者档案时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而会延缓取药的时间。

1.4能源浪费严重,室内温湿度却无法保证

许多医院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得到人员的监督指导,难以落实医院条例的执行,就例如,空调温度控制不够合理、无人使用的办公室与会议室风扇不随手关闭的现象等,这些日常的现象,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能源浪费,同时,室内的制冷系统会因为无维修、机内表冷器堵塞让机组内的循环水压力过低,从而导致了院内的温湿度控制较差。

二、相关智慧物联网技术

2.1 物联网

医院内的可通过物联网对病患进行辅助诊疗及智能护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让患者与医护人员及智能医疗设备紧密相连,通过对临床医疗数据的采集、筛选、整合,形成医疗档案,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智能辅助决策,继而更好的保障医疗安全。

2.2 智能药房管理系统和院内物流运送系统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现代化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已成为医院发展规划中重要的战略目标,医院通过对药房与物理运输的管理,建立了数字化定位药房以及智能化物流传输流线图,让药品可以精准查找。同时方便院内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日常运输。

2.3 智能停车系统

部分医院为了能够解决医者开车就医无车位的情况,提倡院内专家车辆全部停放于专用车库,而院内普通车位则向患者家属或是就医的车主提供,通过智能化的停车系统,实现周边车位的协同管理升级,让外来车辆可以通过路面的实时指示灯牌,清楚明白周边停车场位置及剩余泊车信息,进而能够完善院内车辆的分流,减少车辆堵塞。车位找寻系统依赖位于车位上方的可扫描车牌的摄像机和网络平台,车主可以输入车牌号,即可在手机上查到自己车所停放的车位的具体信息和位置。

2.4 门诊网上预约、电子支付和电子发票生成系统

随着医改的循序渐进,医院开始逐步采用线上门诊预约,采用错峰的方式,防止非预约时段下患者的拥堵,同时可使用电子票据来进行患者预约的核实,因为相较于纸质票据,电子票据更具优势,不仅与纸质票据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而且还可以作为会计凭证进行入账报销,减少就医人员在门诊挂号区域的日常排队时间,提升医疗服务体验。

2.5 基于蓝牙或Wi-Fi 的大楼内部定位系统

目前,国内的智能手机、医疗物联网应用的导航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同时涌现出了大量的互联网应用,为了帮助患者寻找问诊科室,在内部结构复杂、科室众多的医院中找到相应科室,就需要大楼的内部定位系统,通过设立一体化的自动设备,让就医人员不用下载软件,打开手机蓝牙功能或是连接医院公用网络就可以直接进行蓝牙的定位与导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

三、解决方法

3.1 构建线上医疗体系

医院服务体系要立足公立医院的定位,首要目的就是要服务患者,通过建设统一的医护端平台、患者端平台确保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记录与凭证,同时覆盖诊前、诊中、诊后,依托实体化的医疗资源,支持医联体、社区医院等的互联网协同服务,方便医院能够达到医疗的远程医疗诊断需求,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与管理能力。

3.2 院内定位和呼叫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医护患三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闭环,院内设立自动化配置、多端适配,促进院内病房的精细化管理。从挂号到导医就诊实现灵活就医,提供契合医院的门诊信息发布系统,例如,分诊导医、排队叫号、信息发布等,打造简约化的就诊流程,塑造智慧医院新形象。

3.3 搭建智能车库

面对车流量巨大,而车位相对紧缺的问题,已经是医院无法逃避的现有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自助停车,让就医人员可以通过无人值守智能停车系统,在实现快速识别、快速开闸,有效解决医院拥堵及停车计费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人工手撕计费的收费弊端。

3.4 实现院内物流自动化

当前的大部分医院,护士的责任远远超出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从病人家属的沟通,到病患的管理,再到清点、搬运、交接。每天的手术量都在一百多台以上,而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靠手工。而在未来的医院的住院部、手术室、检验科、药房等区域,可以利用医院现代化物流系统(包括气动胶囊、轨道小车、AGV小车等),运输药品、检验样本、物料、无菌手术耗材等医用物资,能稳定替换过往人工加推车的运输模式,解决医院内部各类物料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3.5 门控自动化

医院专用的气密平移门是一种具有密封、隔音、保温、压、尘、防火、防辐射的平移式组合门,其核心部件可以通过特殊的工作驱动的顺序指令,实现对门的自动控制,对门的运动和停顿进行控制。在日常的医院运作过程中,可以确保医患正常通行。此外,安装电动开门机可以实现医院内部大量推拉门的自动开闭,极大方便了通行者,也可减少门的损耗。

3.6 人脸识别监控

人脸识别监视系统可以准确地辨认出脸部,并可以监视某人通过哪些通道,或是某人可以通过哪些通道。设定的结果可以按照频道和人的顺序进行,使用者可以清楚地看见谁可以在特定的频道中通过,也可以通过哪个频道。一目了然,当数据被传输到监视器时,控制器会将所有的权限和记录信息都保存下来,方便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查看。

四、应用实例

4.1 运输管道(气动、轨道小车、AGV小车)

日常情况下,医院在物资运输方面大多采用人工形式,但这一行为大大增大人员劳动量,同时不方便人员的流动。为此,智能导车机器人物流系统,可用于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推车,运送病人餐食、医院垃圾、批量供应洁衣被服、回收污衣被服等。德国工艺打造的AGV智能导车机器人,通过自动导航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自动完成物资运输,机动能力强、工位识别能力高且定位精度准。

4.2 新型整体流线(自动门控引导)

部分医院在高峰时段,由于人流过多,无法按照就诊流程安排各个区域的顺序,导致患者来回走动,导致就诊拥挤。针对此类情况,必须针对医院的流线特征,在流线设计上要注重效率,尽量减少患者的迂回,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距离进行治疗,尽量减少交叉感染,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好的物理环境。同时,整合医学的发展也需要在流线的设计上充分反映和顺应患者的心理需要,合理安排空间顺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3 智能停车(车牌找寻系统)

在医院的停车场,大量的住院医生和病人会将车停在医院的停车场里,而在高峰时期,由于车辆的拥挤,导致了停车场内的停车位变得空荡荡的,有些医院还会出现““即走即停”的车道,偶尔会有新来的车辆卡在人行道上”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停车场可以设置停车诱导系统,引导车主通过导航屏幕和车位指示灯,迅速地找到停车位。也可在查询机上输入车牌号,查询车辆停放地点,更便于医院停车。停车场配备了一台自动交款机。车主可自行选择停车场的自助付款,并可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联、现金支付等方式来解决繁琐的排队问题。

4.4 全楼温湿度监控和自动调节

目前的综合性医院,一般都会将各个科室划分开来,而各个部门的功能和温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洁净手术室、手术循环室、手术室前室、无菌敷料室、无菌器械、无菌药品、一次性物品、精密仪器储藏室等,一般要求保持在21~25℃,湿度在30%~60%之间。医院的药房又分为冷库、冷库和常温库,温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遵守相关的温度调节原则,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损伤,或者是手术环境的恶劣。通过对不同地区温度、湿度的不同需求设定报警,当温度和湿度超出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时,系统会发出报警和报警,从而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4.5 人脸识别监控对重点人员进行管控

近年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很多地区都单独设立了发热门诊对特殊重点人群进行管控,但是仅仅依靠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容易造成管控不力或者是人员安排不妥当。针对此类情况就需要采用人脸识别监控系统进行管控,患者的数据库存储在云服务器中,通过网络连接到云计算的数据室。除高清摄像机外,该系统还在医院的一些地方安装了拾音功能,可以实时记录现场的声音,如果出现纠纷,可以及时调取现场的录音,以最快的速度还原事情的真相。

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建筑作为复杂的综合体建筑,仅仅依靠人力是远远不够的,不仅需要依靠医院特有的客观规律,相互制约来完成医院的运营工作,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化技术,采用智能物联网的新兴技术完善医院设施,使医院建筑管理更为合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星灿, 陈晶晶, 方婉嘉,等. 智慧医疗建筑模式探究 ——以智能物联网妇幼保健医院为例[J]. 智能城市, 2021, 7(20):2.

[2]曾智. "物联网+"智慧医院的整体构想[J]. 智能建筑, 2018(5):4.

[3]朱育辉. 医疗建筑物联网智慧照明方案研究[J]. 灯与照明, 2019(2):4.

 作者简介:

一作:姓名:项鸣涛,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学历硕士,单位: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有限公司。职位:副总经理,单位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788号9楼,邮编: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