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内墙抹灰质量缺陷控制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建筑物内墙抹灰质量缺陷控制浅谈

张海鲲,李鹏,张科军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712000

要:现今内墙抹灰工艺质量缺陷主要包含:空鼓、开裂和裂纹等。本文主要就内墙抹灰工艺的质量缺陷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为质量缺陷的控制提供了相关的参考。同时,进一步根据发展潮流,引入了现代化工业化的解决思路,为内墙抹灰质量控制拓宽了道路。

关键词:建筑物内墙抹灰;抹灰质量控制;空鼓开裂;抹灰工艺;抹灰行业展望

一、建筑物内墙抹灰质量缺陷分析

目前,常见的建筑物内墙主要采用砌体填充墙+抹灰构成。其中,内墙抹灰作墙面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其施工质量、观感效果对业主评价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内墙抹灰质量,防止质量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以沣西新城新沣和园项目施工二标段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为例,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以下质量缺陷,现进行分析。

(一)建筑物内墙甩浆拉毛效果差造成基层粘接效果差

由于砌体表面通常呈光滑的平面,因此在内墙抹灰前,为增强砌体与抹灰层之间的粘接效果,应先对砌体内墙进行甩浆拉毛,以保证抹灰后不产生空鼓和裂缝。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部分楼栋甩浆质量差、成活质量差、甩浆不均匀,部分基面甩浆不到位或粘接不牢固,易脱落。如在此基础上进行抹灰,将严重的影响抹灰质量,造成空鼓开裂。

(二)抹灰前定位测量工作不全面造成感官质量差

抹灰前,先要进行定位工作,而后方可进行施工,该定位测量工作主要通过在砌体内墙设置灰饼及冲筋来达到定位的效果。

在现场各楼栋墙体抹灰前,项目部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面积较大的墙面设置灰饼及冲筋数量较少,在控制抹灰层的厚度、平整度及垂直度时,仅依靠测量仪器在事后进行检查修整,该做法降低了事中控制的效果,增加了事后修补的频率,影响了成型的美观又降低了施工效率。对质量观感评价较为不利。

(三)抹灰时厚度的控制不足造成墙面空鼓开裂

根据规范及现场的控制要求,抹灰应分层进行,且一次抹灰厚度应控制在7-9mm,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人的水平及定位准确性的影响,通常难以精确控制抹灰厚度,造成分层抹灰的厚度有超过要求的现象,抹灰的厚度将严重的制约抹灰成型的效果,甚至造成墙面的空鼓开裂。

(四)洒水养护不足造成墙面裂纹

内墙抹灰完成并凝固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但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墙面未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尤其在养护墙面,发现抹灰面出现细微裂纹,且往往面积较大,发生该质量缺陷时,将极大的影响墙面的美观度,甚至对业主后期的墙面装修埋下质量隐患点。

(五)现浇混凝土内墙与砌体内墙交接位置的开裂

在建筑设计中,内墙往往由现浇混凝土内墙与砌体内墙组合而成,并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两种内墙的交接位置,由于各自材料的施工时间不同、材料种类不同导致两种材料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开裂。尤其在竖向位置,由于砌体内墙的收缩,导致砌体内墙与现浇混凝土内墙形成裂缝,已成为建筑物内墙最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

二、陷防治对策

(一)调整浆液配比,采用先进的甩浆拉毛工具

项目部根据现场材料特点及我公司内控手册,制定了统一的甩浆浆液配合比及做法,甩浆工作共分两道工序,首先在砌体表涂刷一道界面剂,待界面剂凝固后,再甩浆一道(甩浆浆液配合比为水泥:石灰膏:砂子=10.60.9),通过采用该做法,能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有效防止抹灰后的空鼓裂缝。

同时,针对甩浆工具,项目部根据市场调查后,综合抹灰工程量,决定统一采用带凹凸槽形的方木模,采用杉木、红松等木板制作,模具口处包上镀锌铁皮。详见图1

图1   甩浆木模(引用参考文献[1]

通过项目部统一标注做法,统一工具,项目部的甩浆工序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后续的抹灰质量控制开好了头。

(二)抹灰定位测量工作严格把控

在抹灰前,首先进行定位测量工作,通过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确定抹灰的定位。

操作时,先弹出地面十字中心线、墙角线铅垂线,在墙角的位置弹出抹灰层厚度控制线;再在砌体墙面抹分层控制灰饼(上灰饼,下灰饼),上、下灰饼的厚度应根据每层厚度进行控制,确保不大于7-9mm,灰饼应采用靠尺板找好平整与垂直。灰饼采用M15水泥砂浆抹成50mm见方形状;最后根据弹线及灰饼进行冲筋,冲筋宽度80-100mm,间隔1.5m,确保大刮杠能进行找平作业。

通过确定定位测量的标准流程使项目部抹灰的测量工作步入了标准化管理,同时,通过分层控制灰饼,也使分层抹灰厚度的控制得以实现,从而获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项目部也根据抹灰的测量定位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检查手段,保证了抹灰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三)加强养护管理,强化责任制

水泥类材料和制品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尤其对厚度仅有15mm左右的抹灰层而言,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养护的关键之一就是养护的责任制问题。

项目部建立抹灰养护记录,通过养护记录,将养护人员、养护时间、养护位置、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进行记录,并将养护及检查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一方面加强巡查,一方面强化考核手段,双管齐下,有效的提高了墙面的养护率,确保了抹灰强度,有效的预防了抹灰质量缺陷。

(四)交界面处的抹灰处理

在混凝土内墙与砌体内墙交界处,通过设置耐碱增强型玻纤网,有效的预防了交界面处抹灰的裂缝;同时,在抹灰完成后,对交界处进行勾缝处理,通过勾缝人为的设置一条收缩膨胀变形缝,有效的抵消了抹灰层的涨缩,避免了交界面的裂缝问题。

三、展望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类新型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做为建筑行业最原始的工序之一:抹灰,却始终能占据至关重要的一席,其质量控制自然也是建筑行业控制的重中之重。减少内墙抹灰的质量缺陷,能极大的提升人居环境及居住舒适度,因此,控制内墙抹灰质量缺陷不仅能提升建筑质量,更能提升居住幸福感。

但是,作为传统手工业的内墙抹灰,其质量控制弊端极多,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证质量目标的达成。因此,现今社会对抹灰行业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抹灰机器人抹灰机械臂的亮相为抹灰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更将抹灰的质量控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工业5.05G技术的融合,机械设备可以精准的控制放线、甩浆、抹灰厚度及收面各道工序,且可实时监控,这既节约了人力,也极大的控制了质量缺陷的产生。因此,内墙抹灰的工业化转型之路已经打开,它正等待着更多的企业、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去探索去开发,相信终有一天,内墙抹灰会迈向工业化,会消除绝大多数的质量缺陷,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与居住体验。

四、结束语

本文依托沣西新城新沣和园项目施工二标段项目部,以建筑物内墙抹灰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建筑物内墙抹灰质量缺陷的控制,分析了质量缺陷的成因,提出并落实了防治对策,获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物内墙抹灰质量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同时依托现代工业化,提出了解决建筑物内墙抹灰质量缺陷控制的全新理念,以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珮云,肖绪文等.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