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王征,付永飞,张小玲,贾晓军,菅凯敏

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自治区   015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造林地整地的主要功能,接着分析了营林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造林地整地;功能;营林建设;方法

引言:

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营林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我国森林建设总面积,而且实现了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对林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林木的健康生长也体现出一定的积极影响。

1造林地整地的主要功能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积极改善土壤性能,优化立地条件。作为综合性、基础性的林业建设工作,科学的整地可以清理造林场地、改善土壤性能,创设适宜植物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整地的过程中,也可针对局部的造林地进行地面的处理和地形的改善等,主要有坡度的处理或坡面高度参数的调整等,使其更契合植物的生长需求。整地的关键在于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具有稳定的水土保持能力,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处于活跃状态,便于其对有机物的分解处理。提升幼苗成活率。一般种植的苗木多为生命力较为脆弱且对环境较为敏感的幼苗,要想确保其有较高的成活率,必须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支持。而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善造林地的整体种植环境,促使新栽植的幼苗尽快长出根系,且通过透气性好的地表快速吸收水分和氧气,促进苗木萌发,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造林地整地可及时清理杂草,不会争夺新栽植幼苗的养分、水分及光照等,使幼苗根系发育更理想,使其自然地摄取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保障植物最终的理想长势。提升造林地质量,方便造林施工和营林建设。加强造林地的整地管理,大大提升造林地的质量,使造林工作有序展开,亦使后续的苗木栽培、抚育及间伐工作开展更顺畅。良好的造林地也为造林速度的提升提供支持,缺乏良好的林地土壤,造林营林建设效率也将大大折扣。

2营林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法

2.1播种造林法

2.1.1科学选种及种子处理

在营林建设活动中,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土壤性能,并关注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宜种植且效益理想的树种。在选择树种时应平衡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忌为了经济效益或单纯追求管理培育工作的便利,选择不适宜的树木进行种植,不仅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且有可能破坏林地的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区建议适当提高阔叶林种植面积,发挥阔叶林保持土壤湿润、增强土壤肥力的优势,实现土壤环境结构的改善和林分质量的提升。在树种选择中,也应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旅游的观赏价值,尽可能丰富森林资源景观,带来良好的景观效应和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气候调节等生态效益。营林建设前应先进行种子的处理。科学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种子的消毒处理、拌种处理、浸种处理及催芽处理,目的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出苗率,且通过科学的处理有效预防病虫害。春播时催芽深度休眠的种子应选择科学浸种的方法,在干旱、晚霜及低温条件下则应避免浸种处理。雨季一般选择播种干种子,防止种子发霉发潮。而在确保能科学要掌握雨季情况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科学浸种处理方法。秋季播种时则一般不需浸种与催芽处理,特殊情况如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用消毒液浸种、闷种及拌种处理,防治应对病虫害。

2.1.2播种方式

播种造林是直接于造林地上播种种子,无需进行苗木移栽处理,种子在造林地上发育成为完整的苗木根系。播种造林一般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此类造林地杂草较少,土壤湿润疏松。在造林时需要选择性状良好的种子,其发芽迅速、幼苗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一般常见的播种造林方法主要有条播、快播、穴播、撒播等。条播是在全面整地的造林地上作单行撒播、点播或带状撒播、点播,在次生林改造中应用广泛。块播是按照一定的地距于整理好的播种块面上播种。穴播是按照穴距在整好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播种。撒播是根据树种、种子质量、立地条件等确定播种量进行撒播,无论是哪种播种方式都需要做好种子的消毒、浸种、催芽、拌种处理。要进行造林地整地,使得覆土厚度合理。一般覆土厚度取决于播种时间、种子大小、土壤水分情况等。秋季播种覆土偏深,春播覆土宜浅。播种造林的优势在于苗根系不受损伤,整体发育情况良好,且播种造林的苗木从种子萌发就于造林地上,其生长更适应林地环境。不足在于播种造林容易受鸟兽影响,对比植苗造林,其保存率偏低,一般像核桃、油茶等大粒种子的树种建议选择播种造林法。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名栽植造林法。选择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主要的造林材料进行造林。植苗造林能应对复杂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其使用门槛较低,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格,但也应考虑到树苗根系比较脆弱,造林过程中可能会有折损,相应的对栽植技术的要求更高,且需要进行科学育苗。目前植苗造林法应用广泛,常规的造林工作一般会首选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应用也有对应的苗木需求,造林采用的树苗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特殊情况下,若在采伐痕迹上的土地进行人工翻新,可选择野生树苗。近几年,营养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创新发展与实践运用是植苗造林法的改良与再发展,在苗木成活率方面更有保障。植苗造林对苗木的品质要求较高,要求被栽植的苗木必须水分充足,这要求必须要做好造林过程中的修剪、运输、包装、选苗及起苗等相关工作。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法造林技术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该技术是以植物根茎、枝及干为种植材料,分殖法也可以省略幼苗培育工作,采用该技术种植出来的树木,可以遗传母本中的优良性能,分殖法种植速度较快,而且属于无性繁殖,相较有性繁殖方法、成活率与工作效率更高,不仅节省了种植成本,而且还节省了树苗成本。

结束语:

作为林业工程建设中较为基础的工作,造林营林系统且关键,整地在营林之前,主要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土保持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应的营林建设技术,做好育林管理工作,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和生命力,使造林营林工作取得理想预期,以林业建设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J].周国元,胡俊明,邢志军,朱永庄.农家参谋.2020(04)

[2]适时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建设中的运用[J].郭雄,刘大海.广东蚕业.2022(03)

[3]林场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技术的应用[J].崔士斌.乡村科技.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