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我国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韩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遂城镇巩固庄小学  072550

摘要:课程改革推行了许多年,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要将改革落到实处,必须从评价体系的变革着手。传统的体育课程的评价是通过技能的考核后对照体育技能的大纲标准给学生相应的等级。这种结果性的评价行为忽略了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同的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的差异、需求的差异、能力的差异等,因此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也应该纳入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到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

引言

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课程教学指标,突出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在评价小学体育学习时,要注重学业成绩,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了解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方面的当前进展;在学习评价过程中,要迅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科学改进教学观念和进度;让学生深刻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上体育教学活动。

1 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学习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自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评价得到了相应的改进,评价的概念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然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存在三个问题:第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提出,相应的评价内容、方法和策略没有得到落实;第二,过分关注学习项目的测试结果。例如,一些教师仅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作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这削弱了对学生体育课程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进步程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第三,学生的评价形式仍受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被削弱。

2 学习评价对策

2.1 完善教学评价,强化激励引导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相对于常规的课堂评价,新时期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还要通过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为此,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计更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首先,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中,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此来相互指出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应避免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学生能否自主归纳动作要领,在自制体育器材的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等。再次,要注意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教学中的评价要侧重于给予学生精神力量。同时,激励性的评价要针对学生在具体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而非一种空洞的评价内容。最后,要采用丰富的评价方式,比如形成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法的有机结合。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2.2 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小学生刚接触体育锻炼不久,身体素质强弱不一,对不同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也不同,这要求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强度,并积极投入其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其次,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课堂器材的多样化,不把体育器材局限在少数几种,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体育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上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增加踢毽子、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在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活跃性和参与积极性,实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他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长处和身体素质,提出符合学生本身的教学要求,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

2.3 注重生成教学,进行动态调整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而言的。教师应该明白,教学活动中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教学过程更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性与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在教学中进行动态的预设,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以“立定跳远”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一只小青蛙跳到了操场上,立刻就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没有提醒学生注意纪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了青蛙的跳跃姿势,并和所学的跳跃动作进行了对比,想一想是否可以从青蛙的跳跃姿势中借鉴一些技巧。通过对比的方式,学生对课内体育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最终,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将课堂中偶然出现的情况转化成了一种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策略十分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4 精深评价,促进深度学习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应倡导有效的教与学,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内涵,明确行动的重点和优先事项。将深度评价应用于教学,就是对行动技能的要领进行深入评价,而不是肤浅和肤浅的评论,更不用说“好”和“好”的评论。更具体地说,在评估时,教师不仅要指出行动技能是否合格,还要进一步强调如何通过评估使行动技能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促使学生遵循深入学习的要求。

2.5 个体性变为团队性

在如今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不少孩子都很自我,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或只愿意与自己亲近的同学交往,缺少集体荣誉感。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让团队协作巧妙地融合到体育教学,并归纳于课程评价的体系当中。例如:在分组进行跳长绳练习时,有几个同学因协调性较差,经常失误,遭到其他同学嫌弃。可以采用“人人参与小组考核”的评价模式,最终以团队为单位获得的成绩人人相同,大大激发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为了本组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跳绳好的同学一个步骤一个细节地帮跳不好的同学抠动作。而屡次实验仍无法有效提高成绩的几名同学则非常主动地承担起了甩绳子的任务。结果,一个班级四组同学,全部达到了一分钟一百个的优秀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认识特点,及时梳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教学现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体育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来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活动场地、立足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开发游戏活动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梅.关注教师评价语对学生的“隐形干扰”[J].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研,2015.

[2] 姚蕾,李铭函.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建议[J].体育教学,2019,39(1):19-21.

[3] 王德慧,李丽慧,龚坚,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2):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