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吴爽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250022

摘要:20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奥尔夫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 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三者产生于不同的国土,孕育着这三种教学法的国家民俗风格、文化魅力也都完全不相关,即使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别性,但三种教学法却也含有一些相同的特质。下文我重点就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三大教学法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比较

一、三大教学法的相同之处

1.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指的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又称艺术鉴赏力,它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著有《美育》一文,在此文章中充分的表达了他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及看法,道出了审美教育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需物”。

(1)在奥尔夫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简单易学的奥尔夫乐器的训练与声势教学的学习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综合的、全面的音乐知识。

(2)柯达伊也特别重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不难从他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多声部音乐感受能力中看出他对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视。同时,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全面的社会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3)达尔克罗兹认为“内心听觉是在音乐感悟性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以达到审美体验为目的。”从中可以看出达尔克罗兹对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

2.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指人类所具有的特殊的、独有的一种能力,它不仅仅是挖掘和缔造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是新思想产生的涌动之泉。创造力不仅对个体而言至关重要,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奥尔夫认为音乐最忠于音乐本身的表现形式就是即兴,即兴创造这种模式同时也是情感表露的最佳方式之一。如在教师日常音乐教学中,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的音型与基本的节奏,让学生做一些容易启发他们音乐学习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基本的节奏、音型通过自己的努力创编成音响或根据节拍即兴的编创乐谱。

(2)柯达伊认为创造力是人们所特有的一种特殊机能,而发掘这种特殊机能必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要有恰当的环境,二要有适合学生的方法。他强调音乐作品要有魅力就必须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才会动听。同时,柯达伊体系关于怎样培养创造力还体现在两个关键环节上:一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性积累,二是对音乐基本构造的了解与具体的实践运用。通过这两点并且结合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为他们所熟悉的、所钟爱的作品来编写曲调。这就是柯达伊教学法的创造力培养的体现。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我们时常在教学中听到老师总是强调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件乐器,要让这件乐器为自己所用,把你所感受到的、你喜爱的旋律通过这件乐器用动作表现出来。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即兴弹奏出一段动人的、旋律线条较为明显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这个旋律走向做出他们认为符合这段音乐的动作。这种做法就是达尔克罗兹通过体态律动对创造力培养的一方面。

3.教学对象都以儿童为主

从教育发展角度而言,一个完整的、被世人称之为好的教育体系的形成除了

它的广泛适用性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外,还应该有饱满的、支撑其“骨血”的音乐观念及适用对象。这是其音乐教育原理完完整整实施于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体 现。而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与柯达伊教学法就很好的指出了其所针对的教育对象。 

(1)奥尔夫教学法从一开始就阐明了他的教育对象主要为儿童。翻开奥尔夫的著作,从他的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我们都可以搜寻到两个关键字眼—儿童。奥尔夫曾说过:“儿童在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丰富的时刻,我们应当把握机会予以启发,这对未来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他,其所造成的损失,再也无法挽回和再也无法接受的东西均可能在这些年头被掩埋、被搁浅而得不到正常的发展。”由此可知,奥尔夫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2)柯达伊一直提倡为儿童创作,在《儿童合唱团》一文中就说出了帮儿童进行创作必须从孩子们的灵魂出发,才会使得孩子们从内心翻涌出情感与温暖。此外自1925年之后,柯达伊为了教学需要就不停创作近千首小型作品,而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儿童的音乐教育。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柯达伊对儿童教育的重视。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三个主要教学内容也适用于儿童音乐教学,将儿童的音乐学习与身体律动紧密联系,开创性的打破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综合运用多种肌体感官找到适用于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和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目标都以儿童为主。无论三个教学法在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三位音乐教育家都深深的了解“儿童”的重要性。

二、三大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1)在教学内容上,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儿童特点,强调元素性教育体系。奥尔夫并不是按照以往国家所要求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这反映了奥尔夫教学的创新性以及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向主张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个性教学,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授受。确切的说,奥尔夫的教学活动与教师息息相关。

(2)柯达伊教学法则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他在其教学原则中就指出音乐务必要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当然除却对本民族音乐的继承外,柯达伊也十分注重向其他民族的音乐学习。柯达伊广泛收集相关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把收集到的素材编入他的教学法中,让更多的学生知道这些优秀的作品。其次,柯达伊在教学活动中还认为歌唱是音乐教学的完美途径之一。通过演唱不仅仅可以给学生 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达尔克罗兹主要是围绕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这三个方面来选择,采用学生学过的音乐要素的即兴音乐材料和经典的创作音乐材料。显然,它注重教学内容的熟悉性和经典性。

2.在施教方法方面

(1)奥尔夫根据儿童学习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是一种把知识、技能融入到有趣的乐教过程的教法。奥尔夫还创造了著名的奥尔夫乐器辅助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适应,奥尔夫乐器基本都是简单的打击型乐器,这样的乐器更好上手,也因为不占地方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进行集体的音乐活动。

(2)柯达伊一方面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另一方面则围绕歌唱教学精心设计发声练习、音准练习、节奏练习、句法练习、歌词介绍等。柯达伊还发明了柯达伊手势,让儿童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音高的变化。柯达伊将幼儿园音乐 教育、低年级音乐教育、中年级音乐教育分别给出了详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可 见柯达伊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视。

(3)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教学上,主要是通过律动语汇来进行,即把耳朵和身体当作学习节奏的乐器。在视唱练耳教学上,主要是用耳朵、身体加上言语与歌唱的形式进行音乐学习。在即兴教学上,教师主要采用“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例如,最初的即兴课可以把一个故事改变为律动或音乐,也可以把律动或音乐变为一个故事,并强调身体语言的参与。

3.在教学过程方面

奥尔夫分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个阶段。柯达伊则围绕歌唱设计一套较严格的教学过程。达尔克罗兹强调外部活动的抑制到内部的想象。同时,从其课例中也可以看出“按部就班的教学组织过程”。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作为当今世界盛行的三大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各有千秋,给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发展点亮了前方道路的灯。理解、感悟和领会三者的教学理念和具体方法,将有助于音乐教育者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