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竞赛资源转化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职业技能竞赛资源转化路径研究

王华兵[1]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 在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为各职业院校重点标志性成果获取的发力点,但是如何有效地将竞赛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也成为职业教育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资源转换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并提出了"四阶段,六步骤"的竞赛资源转换路径。最后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阐述资源转化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在实践中证明了该过程的有效性。

【关键字】技能竞赛、资源转化

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得到了大力发展,竞赛覆盖专业、参赛人数、获得成果都日渐丰富。竞赛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助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竞赛对参赛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也日益彰显。

但是,各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如何将竞赛备赛训练、参赛过程、获奖成果等累积的丰硕资源转化成专业建设所需资源,并形成转化路径是一个难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①各职业院校为了在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从而为本校获取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往往针对参赛学生设计精英培养模式,这种高投入,高难度,高强度的培养模式很难应用于每个普通学生。为了让竞赛的成果惠及大多数学生,需要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②在许多职业院校里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等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适应不了企业岗位需求。而竞赛具有高度贴合实际行业发展的特点,竞赛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案例,经过竞赛委员会专家评审,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样新技术在还没有完全走进课堂前就已经在竞赛中全面铺开。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必须借助竞赛契机,将竞赛资源进行转化用于实现专业建设升级。

1、资源转化的目标

竞赛资源转化的目标是搭建竞赛与教育教学的桥梁,将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生产流程、服务规范引入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将竞赛理念、内容、考核方式融入日常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使竞赛的引领作用真正落地生根。具体来说,通过竞赛资源转化工作,要实现三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1)开发系列教学资源,建设相关标准体系。以竞赛赛项为载体,开发服务于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将竞赛理念融入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技能抽查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制定或修订中,建设符合现代先进职教理念、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关标准体系。

(2)推动教学改革实践,重构实践教学模式。将竞赛转化形成的教学资源嵌入到专业教学体系,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去,引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对竞赛环境、设备、平台进行利用、改造或开发,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实施实践教学,构建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实践教学模式。

(3)强化竞赛成果应用,惠及全体职教师生。搭建竞赛资源平台,宣传、推广竞赛成果,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应用,让广大职业院校师生可以共享竞赛资源,享受竞赛发展成果。

2、资源转化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竞赛资源转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

(1)根据赛项内容和要求开发课程内容

竞赛资源转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将赛项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根据赛项内容和要求整合、开发课程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的有效对接。一是在分析竞赛规程、试题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实际岗位中的特定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教学单元或项目任务,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学习任务。二是将赛项内容、技术工艺、素质素养等要求融入专业教学,按照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知识应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三是开发基于技能竞赛的项目化课程、综合性实训课程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设置新的课程,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引导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协同配套与改革。四是编写服务项目教学的配套教材,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实现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全面升级。

(2)根据竞赛设备和环境提升实践教学设施

竞赛资源转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竞赛设备和环境提升实践教学设施,对接竞赛标准建设实训基地,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是开发赛教功能集成的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提升竞赛设备与教学设备的共通;二是依托竞赛平台、设备,研发配套的部件或开发和设计相关实训项目;三是以竞赛为引领,联合相关企业,搭建集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技能鉴定、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紧密对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根据竞赛标准和要求优化专业教学模式

竞赛资源转化的关键环节是优化专业教学模式,把竞赛的理念和先进技术标准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技能接近或者基本达到竞赛要求水平。一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推进“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构建技能训练为基础、课堂教学为支撑,技能竞赛为抓手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岗交融、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是改革评价方法,将赛项评价转化形成为教学评价。参照竞赛要求和企业标准,进一步完善“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变结果考核为全过程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纳入考核,推动毕业设计由传统的本科式论文写作模式变为分岗实务操作模式。三是构建校企共同实施专业教学的模式,将竞赛合作企业转化形成为人才培养的资源。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企业深入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构建企业人才参与具体专业教学过程的模式。

(4)根据竞赛理念和标准完善人才培养相关标准

竞赛资源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是推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竞赛标准——教学标准体系的贯通,根据具体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完善人才培养相关标准体系,按标准进行人才培养,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是将竞赛考核点分解为专业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将竞赛的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二是根据竞赛环境和设备设施的要求,建设满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需求的实实践场所,形成相关的实训室建设标准;三是完善专业考核标准,提升省、市、校各级技能抽查标准,完善实现职业教育“选优”与“普查”的融合。

3、资源转化流程

笔者根据湖南省技能竞赛资源转化的实践探索,结合研究成果,总结形成了“四阶段六步骤”进阶式竞赛资源转化模式,在收集、整理、分析赛项规程、试题、裁判点评等基础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调研情况,对赛项内容和对接的岗位(群)能力要求、赛项内容和相关专业日常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体现最新岗位能力要求、竞赛能力要求和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资源,打通岗位(群)能力要求→竞赛能力要求→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链条,提升学生面向真实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完整的资源转化过程包括“资源收集”“资源开发”“标准开发”“应用推广”四个阶段,通过“竞赛资源收集整理”“碎片化分析”“资源二次开发”“完善标准”“成果推广”六个步骤,递进式完成赛项资源转化。第一至三阶段分别完成直接资源转化、间接资源转化、外延资源拓展,第四阶段将赛项转化资源的基础上应用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固化资源。“四阶段六步骤”进阶式技能竞赛资源转化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四阶段六步骤进阶式资源转化流程图

结论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近五年累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竞赛资源。在该专业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改革过程中,对竞赛资源转化进行梳理、筛选,并将资源转化为服务于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两库三平台”,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出资源转化的参考范式,为我省职业院校提供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的技能竞赛资源转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周洪波廖广莉吴湘丰 湖南经验:技能竞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9No.6:66-72

[2] 陶志勇邱春荣赵博平 竞赛资源转化促进卓越工程师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No.2:91-93

[3] 胡锦丽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实践研究机电技术2017No.6:112-114

[4] 殷美桂互联网+”背景下技能大赛资源转化实践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No.5:10-13.


[1]【作者简介】王华兵(1984- ),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背景下职业技能竞赛资源转化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JK19BZ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