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油区护卫管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加强油区护卫管控探讨

许俊峰

胜利油田油区护卫管理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强化油田护卫管控职能发挥,维护和保障油区生产秩序,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推进油区护卫专业化管理、发挥专业化护卫优势的初衷和使命。本文从持续推进油区防护管控网格化、持续推进油区稽查巡查全程化、持续推进涉油案件打击精准化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专业防护监控、增强稽查巡查力度、精准打击涉油案件以及构建护卫管理机制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强化油田管控水平、提升油区护卫质量,从而为油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专业化护卫支撑保障。

关键词:油区护卫;管控质量;浅谈

推进油区护卫专业化管理,对于促进油田护卫管控职能发挥、维护和保障油区生产秩序、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当前,油田企业已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阶段,护卫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通过密织“防护网”、密织“稽查网”、密织“打击网”、密织“管理网”,不断强化油区护卫管控能力,提升油区护卫质量,为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护卫支撑与保障。

一、持续推进油区防护管控网格化

根据油区区块构成,密织防护网,实施油区网络化管控,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护卫力量,确保护卫管控精准高效。

1.强化排查,实现油区管控无死角

强化防范措施落实。在人防上,要重点针对倒销油、单井拉油点、卸油台、关键管段及周边废旧房屋等防控点进行日巡查、专项排查,及时排除治安隐患,夯实油区治安稳定基础。在物防上,要强化各采油管理区防盗井口、防盗阀门、井口防盗锁、焊封井口阀门等安装措施落实工作,确保辖区重点单井“物防”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减少或杜绝井口盘根盒盗油、井口取样阀盗油、井口套管盗油和工农污染补偿案件的发生。坚持取缔非法窝点。要采取秘密侦查、布建特情、走访摸排等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对非法收油窝点的摸排力度,通过联合公安机关取缔捣毁非法收油点、抓获嫌疑人等措施落实,最大限度地震慑涉油案件地发生,净化油区治安环境。要充分发挥地方群众的“特情”作用,形成油地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畅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无盲区

打通群众信息提供通道。当前,油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日趋科技化、隐蔽化、团伙化。因此,要结合油区治安特点积极发展特情举报,通过“法律赶大集”发动油区群众、挖掘社会力量作为突破点,组织护卫力量到油区进行广泛宣传,在重点村、重点区域发展“线人”,并对“不同线索、实行不同的奖励”举报机制,激发油区群众的参与护卫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台。要加强对辖区采油厂、分局、派出所、油区办、油区稽查大队等单位沟通联络,定期召开区域联席会,综合研判分析油区形势,共同协商油区治理方案,搭建起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确保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提高护卫的精准性,强化精准打击处置力度[1]。

3.加强监控,实现信息平台一体化

构建“监控网”平台。要充分利于GPS卫星定位系统,设立护卫监控指挥室,以便于随时掌握倒销油车辆的行车轨迹和位置。同时,要把护卫监控指挥室接入直观的监控平台,如单兵智能平台、倒销油监控平台,并与油气开发单位结合,实现“四化”信息共享,实现平台信息监控一体化联动。单兵智能终端实现现场视频传输,能够直观的反应现场情况,便于指挥准确到位。要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更新、细化油区处置应急预案,并建立”一案一档“,对发现和卡除的每一个盗油点都将时间、地点、盗油方式等记录在案,并通过分析归纳,找出规律特点,改进巡护工作的方法。

二、持续推进油区稽查巡查全程化

强化油区和周边路口以及治安隐患路段物资稽查,控制出入油区通道,推进全天候、全覆盖、全程化的油区的巡查检查,是提高油田源头防护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1.发挥稽查优势

一是强化道路稽查。为打击治理油田范围内原油、油料、油品等物资非法外流,要充分发挥“多方稽查”业务职能,联和交警队利用查缉系统平台,将辖区内每条主干道的末端、进出辖区的主干道咽喉部位视为“门户”,将乡村公路及油路视为“窗口”,将辖区之内道路看做一张“网”,不定时对辖区敏感路段、重点路口设卡进行专项路检路查,有效防范油区内油田物资外流,使违法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二是强化单拉井、拉油车辆管理。要针对单井拉油管理,稽查中队与管理区相结合,采用视频监控、GPS系统和《内部倒油车辆运行记录》三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控,从报车、派车、装油、填报数据、运输、卸油、过磅、化验等一系列程序采取定时、不定时的监督检查。三是强化“三小一点”管理。“三小一点”是油区周边的毒瘤,要对油区周边范围内的以小轧钢厂、小土炼油炉、小化工厂和非法收购点为代表的“三小一点”进行摸排,对各个网点逐一梳理登记造册。要规范稽查队伍的行政执法流程,争取执法力量的配合支持,摸排、打击和取缔‘三小一点’,斩断违法犯罪链条。

2.强化巡查职能

一是强化油区普查。要从辖区治安特点出发,排查油区治安特情、隐患、线索,全面、及时、准确掌握油区治安动态,切实增强队伍处置油区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二是强化重点督查。如针对辖区作业井现场存在非法打捞落地油现象,可以实行“作业井报备”制度,通过护卫队与管理区监控室衔接掌握当天作业井井位、施工进程。三是强化薄弱核查。要针结停运设备、平台较多,井、站“人防、物防、技防”较为薄弱的实际,将每口井的地理位置、现状照片、间开时间统一归档,承包班组,巡逻队员巡查时通过比对现场照片及时发现蛛丝马迹,把问题治理在初期阶段[1]。四要强化突发探查。输油管线是原油生产大动脉,要实施外输报警强化查、输差异常紧急查、雨天翌日必须查、外输周围寻迹查、可疑盗点重点查、动土痕迹及时查,确保原油大动脉畅通无阻。

三、持续推进涉油案件打击精准化

实践证明,只有用创新思维提升理念,用智慧战胜不法分子,才能使护卫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如果总是用老办法、老路子开展巡查工作,势必造成工作被动,因此,要本着”敌变我变、我变先于敌变“的原则,让不法盗油分子摸不着规律,找不到可乘之机,提高精准打击力度。

1.以变应战,争取主动权

一是变节奏。要加强与采油管理区结合, 依托“四化”视频监控技防措施,与管理区人员密切结合,交叉巡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弥补巡查时间空档,一旦发现情况,实施布控,实现快速反应,出奇制胜,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技防监控效能,让不法分子跟不上节奏。二是变规律。要认真推敲、完善巡查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着重突出一个“变”字,不断调整变化巡查方式和巡查时间,对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时、不定点的反复突击巡查。变换调整巡查的人员,改变巡查路线。通过环节多变,使不法分子摸不着规律,不敢贸然下手。三是变手段。要通过分析研判辖区特点,改变护卫措施与手段。把握区域特点。如针对有的油区因开发时间较早,原油含水高,易发生蚂蚁搬家式的敛油现象;有的油区开发时间相对晚,且输油管道多,易造成打孔盗油案件,且存在非法收油窝点,虽经多次取缔,但过段时间就会出现反弹的情况。要有效把握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打击措施,以有效打击对盗油分子产生震慑力。

2.区域分类,构建打击圈

要根据油区地域特点,如按网络内油井生产特点、盗油案件发生频次,把网络分为”ABC“三类,A类为重灾区、B类为偶发区、C类为近两年内未发生盗油区,对重灾区进行布控,发展特情人员,一旦发生案件,以指挥运行室为枢纽,依托单兵智能指挥平台实现快速联动机制,构建油区案件快速处置圈,确保油区突发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要建立护卫队伍调配机制和采油厂管理区协同联防机制,根据油区治安实际,充分利用大队配备的单兵对讲机,形成护卫力量资源合理配置、护卫队之间相互支援协作的治理格局,确保油区重点区域得到有效管控[3]。同时,要建立区域护卫大队与辖区分局警企联动机制,完善警护一体打击治理模式,实现对涉油违法犯罪的有效精准打击,密织油区治安防控圈,加强对各种治安线索的有效收集,确保各类治安案件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抓获。

同时,要及时调整考核思路、完善考核办法,从油区管控、接处警时间、信息录入等方面强化责任落实,奖优罚劣,实施差异化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兑现效益工资,实现管理有制度,考核有指标,责任有落实,充分调动护卫人员履职尽责的工作热情,形成促进护卫专业化管理的合力。

参考文献:

[1]禹小兵.新形势下的油区治安管理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6(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