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立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南宁市第十三中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立身立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南宁市第十三中学为例

冼云彤

南宁市第十三中学 

摘要:青年教师的培养一直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困扰很多学校的问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青年教师既有亲和力强、接受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也有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不多、持久力不足的问题,但青年教师的加入对学校的发展一定是有利的,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强基石,而我们的工作一定是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尽量不留遗憾地成长为国家、社会、学校需要他们的方向。

关键词:立身立人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学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王易.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方法论。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2日;]”我校在过去6年期间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仁礼文化”, 学校的教风是立志、立身、立业、立人,全体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仁礼文化”,做到立己、达己、立人、达人、尊敬、节制、谦让、和谐。作为教师,就要以“立人”、“达人”为目标,加强自身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水平,自强不息,立身立业。

一、充分了解和分析青年教师的需求和专业成长的发展状态

青年教师具有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学士、硕士毕业,理论专业知识较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欲望。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工作经验少,教育教学基本功欠缺,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不足,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律已标准不高等。在此基础之上,每位教师因自身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性格特点等不同特点,在进入工作后的表现差异非常大。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对学生要因材实教,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样需要如此,第一步就应是充分了解他们专业成长的发展状态及其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运用自己的智力、能力、技能完成教育活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更是未来时代的需求,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帮助青年教师补足弱项健康地成长,是这个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从教师队伍现状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初步提出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计划:文化引领、目标管理、成长管理机制、提供实践的平台等。

二、充分发挥“立身立人”思想对青年教师精神文化的引领

《国家教育十二 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对此,我校凝练“立身立人”思想,引领教师精神文化建设。

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何为“仁”时答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作为“仁爱”之人,必有“仁爱”之心,自己要立身,要通达时,也要想到他人也有同样的愿望,进而在自己立身、通达之余,努力促成他人立身、通达。我校在实践中着力打造”仁礼文化”,推崇先“立己、达己”而后“立人、达人”精神,在政治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以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为侧重点开展工作。由陈校长开展《“立身立人”》生涯讲座:一撇一捺的“人”字,写来容易,做来难。其实难在自身,难在你给自己定位上,或者起点标准上;李书记开展《教师的使命、责任与成长》师德讲座: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心中要有信仰,你才能走得更远。校优师为峰,师高德为峰,希望十三中的教师是学生、家长、社会心中的好老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从各方面的细节上,也突出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如在校内设置青年教师宣传专栏、开展青年教师座谈会、开展青年教师运动会等。

三、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管理制度

青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自强”“扶持”是本校教师专业化品格的核心理念,并根据这个理念对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做出定义,即本校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该建立在“自强”“扶持”理念之上,在尽量利用本校已有的师资、课程、活动资源,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帮扶机制、诊断反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机制的同时,制定每个年限教师成长的标准,有利于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本校青年教师发挥专业化发展自主性。

四、完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机制

(一)实施教师成长“育竹”工程

一是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潜竹”项目,让年轻教师奠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破竹”项目,学校骨干教师成长为学科中坚力量,为年轻教师成长树立榜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三是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箭竹”项目,培养市级骨干教师成长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辐射和带动学科建设。

组建校级团队式德育、教学“育竹”工程,由三类教师共同组成。以老带新,打造精品课,通过组织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活动、承担课题等形式,让老师们在备课磨课中不断提高能力。团队式德育、 教学青蓝工程的成员,要求学会课堂观察,了解课堂诊断方法, 完成听课笔记。丰富教育教学反思的形式和内容,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并能将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开展研究,使“育竹”工程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要素

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以每天都是一名新教师的思想,用发展的观点和眼光看待教学和学生。

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熟悉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打造有灵 动、有温度、有质效的课堂。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研究课程,熟悉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熟悉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五、全力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平台

教师家雷塔斯曾深刻地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能力时,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 朱文华.规划管理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数字化用户,2014年7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的“经验学习圏”理论把人的学习、发展和成熟过程描述为由个体的具体经验起始的一个螺旋式推进的循环圈。此循环圈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等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且不断上升。[ 曲凯,张娅婧.拓展训练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资源建设,2014年4期]只有教师的充分发展,才能落实完善的教育改革计划,执行教育改革口号, 获得成功。从实际而言,就是让教师们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体验成就感,形成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拥有开阔的视野,厚实的人文底蕴,真正在专业上得到提升,为自己的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实践探索、丰富积淀和总结完善的艰苦历程,教师不但要持续主动地进行理论学习,更需要自觉地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学校应从更高的视角进行整体协调,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平台,促使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获得体验、磨炼、感悟和积淀,成长为学校、社会、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栋梁。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王易.把握培养时代新人的方法论。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2日;

 【3】朱文华.规划管理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数字化用户,2014年7期

【4】 曲凯,张娅婧.拓展训练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资源建设,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