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

吴敏,李河

商丘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遗留了大量具备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这类古建筑形态各异以及作用各不相同。不但能够呈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而且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是因为古建筑历经多年,在自然环境、政治条件、人为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使一些古建筑遭受损坏,若想其文化内涵的持续发扬,让越来越多的后代子孙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应采用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与修缮方式维护古建筑的风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所以,本文结合现如今古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措施,确保我国古建筑的良好保护及未来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缮

前言:古建筑的存在不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而且还呈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神,而且我国古建筑类型非常丰富,且规模多样、形态各异、丰富作用,可为新时代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但是,因为古建筑历经多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和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获得国家与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阶段,古建筑所在地区不断开展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而且保护与修缮手段的优化创新,为历史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根本原则

当前阶段,修缮的基本原则就是修旧如故,既要保障古建筑“身上”留存历史气息,还应尽可能保障古建筑重现艳丽光彩,坚持修旧如故的根本原则为中心开展保护与修缮工作。其一,原真性根本原则。本原则一般指的是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过程中,应保留住原有建筑的价值特色,呈现出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并非一味的仿造,应保留住真实性,例如: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的石楼镇陈氏宗祠,在修缮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其面貌。其二,保护性根本原则。在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过程中,其范围不但包含古建筑的主体,而且包含古建筑周边的古巷古街、古桥梁、古井、古树等,均要做好保护,让古建筑作为中心形成整体。此外,还应注重古建筑艺术、生活方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修缮,充分展现古建筑的完整性的保护。

2我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护古建筑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国历史悠久,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能工巧匠们建造了诸多雄伟壮阔的古建筑,如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建筑也经受了风雨的洗礼,失去了原本华丽的外观,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体现出古建筑的沧桑,这是在修缮保护中最为重要的。当前,在古建筑的修缮以及保护中,最常提到的修复原则就是修旧如旧,减少修缮痕迹。对于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一是根据古建筑原有的结构、材料、施工方法进行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从外观难辨真假。二是做整体修缮之后,明确表示出修缮部分,给人们清楚的展示出哪些是修复部分,哪些是原有结构,明示古建筑建造与现代工艺的区别与对比,对于不同的修补方法,各方的看法不尽相同,而目前大多的修复工作都会采用第一种方案,因为通过第一种方案可以将古代建筑进行最大限度还原,充分展示古代建筑人民巧夺天工的建筑样式。随着现代建筑工艺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许多现代工艺修复原貌,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被大多数人的认可,认为利用现代技术去模仿古建筑,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一种不尊重,体现不出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工艺。但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案,又会使古建筑在外观出现不统一,破坏整体性,致使古建筑失去原本的历史特色,也失去总体的观赏价值。此种方案只会在对外展示施工工艺对比时使用。

3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策略

3.1增强大众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在信息不断发展的当下,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的方式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博物馆也可以结合古建筑保护的主题,开展更加多元、有趣的实践活动,与大众深入互动,通过抽奖、答题的方式,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大众接触古建筑保护相关的各项知识,激发参与感,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大众在旅游时也能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积极配合文物保护部门的日常工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3.2修缮成本与资金的投入

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存有很多不足,不仅来自于原材料的成本和修复时间的频繁,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要高度重视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重要性,并在修缮工作的开展中提高资金投入。二是要鼓励更多的人积极投入到原材料的供应工作之中,确保材料的足够供给。此外,还需增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系统性管理,为古建筑在相应周期之内顺利完成保护修缮工作提供保障。

3.3增强古建筑的变形修复

我国大部分古建筑主体结构的材料都是以木质为主,随着岁月的推移,很多木质材料都会因为自然侵蚀而降低其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物本身出现变形。这就要求修缮人员制定保护措施,对古建筑进行加固,使其不会轻易坍塌。在进行具体工作开展时,有些固定建筑的柱子需要更换,这就要求修缮人员要根据建筑原材料、建筑风格、施工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修旧如旧保证修缮要与原来建筑形态一样。这需要修缮人员对文物古建筑进行深入剖析,对腐蚀严重的部分进行更换,最好木材的防腐防虫等措施,加固建筑物的稳定性。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并不是要求它焕然一新,而是要体现出它的独有的特点,展现古代人民的伟大工艺。

3.4增强古建筑木构件的修复

结合古建筑不同的损坏程度,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进行处理。木构件修复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腐朽构件的挖补与填充为主。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首先对施工位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若木质构件仅轻微腐烂或表面有腐烂病,可通过局部治疗加以改善,同时配以包镶技术提升古建筑修缮的可靠性。处理完毕以后,在木构件表面上一层漆面,最大程度上保留古建筑原有色泽。若木构件的主要问题为劈裂问题,同样需要找到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对于隐蔽位置的劈裂,可直接采用紧箍处理法,既能够促进承载力的提升,又不会对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此后,通过螺栓或特质大锚钉对接头处进行固定,裂缝问题就会修复。若木构件断裂面较大,可通过U形铁兜绊配以长脚螺栓或木条进行嵌补。

3.5创建古建筑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伴随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中也逐渐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开展动态监测,既可了解古建筑的生存状态,还可在修缮过程中运用软件分析需要的用料及用量。信息技术在保护中的应用可搜集历史信息及典故信息,便于古建筑的良好保护。除此之外,在网络之中可采集古建筑的风格与技艺,从而保障古建筑的高效保护和修缮,实现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良好保护。

结束语:

现代化条件下,对于古建筑而言,保护与修缮工作的开展属于长期性工作。因为古建筑自身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修缮工作的开展中应学会尊重与传承古建筑的历史使命。唯有更多地保留古建筑和其文化内涵,才可依托强大的文化实力迈向繁荣复兴。在进行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古建筑的特征,科学选择修缮材料与方式,防止工作发生失误。此外,国家与政府也应该出台各种政策,实现法律法规的健全性,确保古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庞志刚.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研究——以晋祠博物馆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2,13(09):127-129.

[2]袁强亮,王倩雯.利用BIM技术修缮与保护古建筑的策略探析[J].收藏与投资,2022,13(09):130-132.

[3]李程蓓,张永.BIM技术在徽州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22,48(09):46-48.

[4]韩晓蕾,董伟丽.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加固保护研究[J].建设科技,2022(13):112-114.

[5]赵愈,刘硕,徐雅男.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古建筑保护修缮项目进度管理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2(05):58-61.

[6]濮丽.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提高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技术研究[J].艺术品鉴,2022(11):26-29.

[7]梁旭.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以大同府文庙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06):35-37.

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立项课题:商丘古城的保护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