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幼师生职业技能内涵及其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高职幼师生职业技能内涵及其培养

徐力敏

浙江省兰溪市中德职业教育集团 32110

摘要:高职学校在幼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立足于发展的眼光开展教学,我们要培养幼教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综合素养。在高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师人才为目标。本文阐述了高职幼师专业职业技能内涵,并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高职学校;幼师专业;职业技能内涵;培养策略

前言:高职幼师专业的职业技能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的、能够满足毕业参加工作后五年之内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幼儿教学技能。我们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首先了解现阶段下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综合素养需求,并以发展的眼光对未来五年之内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师要求做出预测,对两者进行综合之后确认高职学校幼师专业职业技能内涵,并以此为导向,做好幼师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工作。

一.高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内涵简述

高职学校幼师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幼儿园培育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人才。从幼儿园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幼儿保育员、主班幼儿教师、配班幼儿教师、艺术教师、保教主任、园长助理、副园长、园长等职位有着较大的需求,那么,高职学校幼师专业就应当以培养以上人才为主要目标。总得来说,幼师需要在幼教工作中完成幼儿卫生保健、幼儿状态观察、整体教育分析、幼儿艺术教育、幼儿游戏教育、幼儿语言教学、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生活教育等内容,因此,高职学校也需从以上方向出发,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相关综合能力。大体来讲,高职优势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内涵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道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了解幼儿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具备一项以上艺术专长、具备较强的幼儿专业教育能力、具备优秀的保育能力等等内容。高职学校及幼师专业教师,要从幼师专业学生技术内涵需求角度出发,培养其幼教综合能力。

二、高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技能培养途径

高职学校幼师专业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综合型幼儿教育人才,幼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热爱幼教事业、具备正确及稳定的价值观、具备较强的保育能力及幼教能力、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及教师可以此为导向,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幼师专业学生培养成德才能兼备的幼师人才。

  1. 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

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提供全方位的育人服务,幼儿园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阶段,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生活习惯、树立的价值观、养成的学习习惯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可见幼儿教师在幼儿人生中起到的影响之大,正因如此,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幼儿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与高尚的职业素养。高职学校及幼师专业教师要从社会对幼师人才需求标准出发,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从市场实际需求来看,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完善的人格、一定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亲和力、语言交际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等等,教师要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培养体系相结合,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学校及教师唯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幼师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才能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切实掌握各种实践教学技能,这是提升学生幼教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落实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

传统幼师课程教学体系中包括实践活动教学、专业技能教学、理论教学、通识文化教学等几个独立的部分,彼此之间缺乏连贯性,因此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成长进步情况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我们应当建立起一种科学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课程体系的理论教学功能,也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功能,还要注重各课程、各教学模块之间的连接,将幼师专业各课程教学按照逻辑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课程培养体系。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就能够做到理论及时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从而提升学生幼教综合素养。总得来说课程体系中应当包括亲自活动、社会咨询、唱跳活动、乐器演奏活动、文化理论教学、职业素养培养等模块,以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

  1. 完善与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是高职学校教学体系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结果起到直接的影响,高职学校与教师除了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之外,还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完善。传统幼师教学评价体系模式下,往往以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学生学习水平合格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这一模式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也更加注重开展背诵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幼师专业人才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因此,现阶段下,学校及教师应当积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现阶段下,我们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能力,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与之相应的,我们要对幼师专业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评价内容角度来讲,教师要在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幼儿交流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唯有考核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才能发生相应变化,学生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才能发生变化,才有利于成功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技能内涵;从评价方式来讲,教师应当在考核体系中增加过程性考核、周期性考核、项目性考核等多种形式,唯有如此,才能反映出学生的个人进步情况与集体进步情况,才方便教师与学生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身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才有利于幼师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1. 加强校园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幼儿园实习过程是切实提升幼师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能力与教学组织规划能力的关键渠道之一,因此高职学校应当重视为幼师专业学生提供幼儿园实习锻炼机会,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幼教素养。通过在幼儿园实习,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是被认可的,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是错误的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从而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园真正与幼儿进行接触,才能加强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及对幼儿的了解与喜爱;学生能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切实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幼儿对学习的需求,还能通过教学实践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能够了解到幼儿园的整个管理运行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幼教能力的成长。作为高职学校与幼师专业教师,我们应当加强与周边幼儿园的沟通与协作,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

  1. 做好职业素养培训

在高职教学阶段,各个专业都应当做好职业道德和素养培训,对于幼师专业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幼师专业将来毕业后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他们唯有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将幼师职位看作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位,而非仅仅将幼师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真正尊重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要教会学生首先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其次才追求职业发展和条件提升。

结语:高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技能内涵包括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的幼教能力两个部分,教师可通过搭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实习训练等渠道培养学生综合幼教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其培养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文献参考:

[1]刘凝辛, 蒋春姣. 高职幼师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2):3.

[2]张燕子. 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问题与培养路径[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 38(2):4.

[3]陈瑞.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探索[J]. 长江丛刊, 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