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问题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问题思考

甘柏燕

北海河海水利水电设计院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时代,基础建设工作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大型灌区作为水利建设与粮油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相应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现阶段,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规划是每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大型灌区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其节水改造规划中的问题,并给出适当解决途径,以期为同行业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型灌区;节水灌溉;技术改造

前言:大型灌区在我国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我国现有二百余个大型灌区,其中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前到七十年代这段时间中完成修建的,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而正是由于这段漫长的历史,灌区原本的规划已不能与现今状况相适应,使得灌区中的用水存在相对严重的浪费情况,从而不能与当今供水与用水等各方面要求相适应。针对这一情况,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规划亟须提上日程,以实现对灌区更为有效地利用。

一、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必要性

由于大型灌区普遍建造时间较早,其当初的规划设计由于水源条件与指导思想的制约,灌区所包含的控制面积往往相对较大。而大型灌区发展到今天,往往存在其配套投入需要庞大的消耗量或水源条件恶化等情况,与此同时,灌区老化且年久失修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此类情况使得大型灌区的实际灌溉面积大幅度缩减,难以达到计划的目标。因此在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规划时,有较多灌区需要完善其自身的节水工程,以达到提升灌溉水利用率的目标,使水源在维持原有供应量的前提下,能够达到最初设计的灌溉面积,甚至再对灌溉面积进行扩大。但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日渐加快的新时代中,大型灌溉的发展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工化用水与生活用水量大幅度提升,使得灌溉用水出现了被大量占用的现象,大型灌区在此情况下一旦供水量减少则几乎很难逆转。

基于此,在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规划时,应当先对灌区水源进行深入调查,对灌区中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兼顾灌区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以使水源在对工业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予以满足后,再推算分配给灌区的实际可用水量,以此明确灌区规模。在对灌区规模进行界定后,再对灌区经济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此为基础制定节水改造规划,在制定其节水改造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工程投入与灌区规模、预期效益等各方面内容,平衡各方利益,制定能够同时为国家与灌区、农民三方接受的节水改造规划,从而提升大型灌区的作用[1]

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用水量能够得到保障的年份即为保证年,在一定时期中,保证年与总年数的比率即为灌溉用水保证率。就农田水利中的工程设计环节而言,灌溉用水保证率往往是业已确定的数值,被称为设计保证率。在大型灌区中,设计保证率可能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差异而存在差异,从全国范围来看,设计保证率在50%—95%之间波动,由于地理条件与经济条件存在较大优势,南方地区的保证率采用值相对较高,而北方则相对较低。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保证率也相对较低,而自流灌区相对较高,扬水灌区则相对较低,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地区的保证率都各有不同。保证率涉及了水文气象与水土资源、作物组成与灌区规模等各方面原因,在对其进行预测时也应当对各类原因进行综合考量[2]

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的节水灌溉制度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含作物播种前与其全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也包括每次灌水日期与定额等。对农作物制定灌溉制度需要以灌区农作物组成情况为依据,同时兼顾各类不同农作物的用水量需求与灌区内水源供应情况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灌溉制度设计时应当依照灌溉工程基本特点进行,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规划设计时,也应当相应采取节水灌溉制度[3]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针对节水灌溉制度存在不同观点,但大部分都认为其应当包括充分灌溉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最优灌溉制度。在此情况下,依据对农作物的需水量的满足程度,灌溉即可被划分为充分灌溉与非充足灌溉。充分灌溉指的是水源供给量充足且完全可以满足全部农作物需水量,针对此情况,最优灌溉制度应当以农作物需水规律与气象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土壤墒情等各项情况对其进行灌溉,使农作物能够达到其生长条件的最大满足,与此同时也应当避免地面径流与渗漏,在确保农作物提升产量之余,也需要提升水分的生产率。而针对非充分灌溉进行优化,指的是在水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将有限水资源用于农作物之中的最优分配,使各类不同作物在水分敏感期的用水量能得到有效保障,在此情况下不应当仅对单产量高的农作物进行分配,而应当以整个大型灌区为主体,对区域内总产值最大的农作物进行最优分配。

制定灌溉制度是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灌溉制度对大型灌区所需引水量或引水量确定前提下的灌区规模都产生了直接影响,选择适宜的灌溉制度能够影响灌区节水改造的投资,并对其产出效益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节水改造规划中,需要对技术与经济进行合理分析,应当选择技术具备可行性且经济适宜的方案

[4]

、大型灌节水改造规划中的渠井结合形式与布局

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中,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现阶段的大型灌区普遍使用渠井结合形式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充分利用,但其中主要使用的是渠灌方式。渠灌的灌区渠井结合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之一是在上游使用渠灌,下游出于供水量的减少而改用井灌。另一种由于地表水资源有限,渠灌无法满足农作物产量需求,因而采取的渠井双配套模式,在此模式下,同样的灌溉区域内可使用渠灌,也可使用井灌[5]。运用渠井结合形式首先应当对地表水与地下水实现合理利用。大型灌区中,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其中采取工程措施则能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转化,使水资源得以联合运用,从而提升总体效益[6]。在对技术与经济进行综合考量后,规划重点则需要着眼于大型灌区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对使用不同节水措施后的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合理预测,以此为依据对渠井结合方式进行选择,这也是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7]

结语:综上所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已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实施,这一规划能够使大型灌区的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能对农田灌溉情况实施进一步保障,从而达到提升地区粮食产量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灌区人民生活水平。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一规划尚不完善,仍需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探究。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计划仍需继续进行推广,以期这一规划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赵泽峰.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1(04):63-64.

[2]侯亚红,李雪.西藏自治区节水农业发展现状[J].西藏农业科技,2021,43(01):83-86.

[3]张娜.新疆大型灌区农业灌溉水价调研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03):43-46.

[4]任强,王志强,冯蕾.德州市大型引黄灌区节水做法和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03):54-57.

[5]张志斌.辽宁省大型灌区渠系水综合利用系数复核及节水潜力评估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1(02):66-70+95.

[6]张龙.新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建设成效和问题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20(02):73-75.

[7]祁有玲.甘肃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成效与问题思考[J].甘肃科技,2016,32(13):1-2.